劉揚偉接任電電公會理事長 直言全球產業趨勢將朝「區域製造」

產業脈動

「最後讓我決定出任理事長的職務,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當前整個全球經貿變局,對台灣產業的衝擊,但這既是危機也是轉機。」鴻海董事長劉揚偉15日在接任電電公會第27屆理事長致詞時道出心路歷程。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TEEMA)於5月15日下午假台北福華飯店舉行第27屆第1次會員代表大會,行政院院長卓榮泰院長、發言人李慧芝、經濟部次長何晉滄都到場觀禮由第26屆理事長李詩欽主持,圓滿完成新舊任理事長交接程序,新任理事長由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接任。

行政院長到場觀禮,劉揚偉接任電電公會新理事長

電電公會是國內最重要的產業公會,擁有超過三千家的會員廠商,涵蓋台灣最重要的資通訊、半導體、光電、家電、重電等16大類生產事業,其本業及上下游產值與出口值合計,約占台灣總產值及總出口值的一半。15日理事長一職,由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交給了鴻海董事長劉揚偉。

劉揚偉致詞說,在歷任的理事長帶領之下,電電公會不僅是國內重要的產業機構,在國際上也有很大的知名度。

「其實,這次出任電電公會的理事長,我考慮了很久。」他透露,包括理事長李詩欽,還有各位理監事也不斷的勸進。

當前經貿動盪,是危機也是轉機

劉揚偉說「同時,我也有持續地去了解,目前各界對台灣產業所面臨到的問題與期待。但是最後讓我決定出任理事長的職務,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當前整個全球經貿變局,對台灣產業的衝擊,但這既是危機也是轉機。」

他指出,眼下這波經貿變局,影響最大的就是台灣的中小企業,電電公會的會員廠商有近七成是中小企業,這些企業有很好的技術與產品,也有很多「隱形冠軍」,生意也都做得很不錯!但很可能就因為這波關稅造成營運上的困難,這是非常可惜的。

「當然,受影響的不只是中小企業,許多大型企業也必須做出調整。」劉揚偉強調。

未來全球產業趨勢,是朝「區域製造」

他回顧說,過去台廠大多單打獨鬥,一卡皮箱走世界,憑藉本身的決心與能力,在海外開疆闢土,創造了現在的市場地位。未來全球產業趨勢,是朝「區域製造」的方向在走,每個企業都要建立完整的全球佈局,但面對當地語言、技術、文化等差異,這樣的學習曲線以及成本都非常的浩大,相信對於台灣的產業而言,這一次的挑戰可能更甚以往。

劉揚偉談到鴻海說,面對這波全球地緣政治與經貿變局,鴻海正在朝「區域製造」方向佈局,有相當程度的經驗可以對外分享;同時,因應全球AI產業浪潮,我們應該把握機會,以平台化策略去打造全新產業生態系,讓中小企業有更多參與空間,提升台灣在AI產業的價值。

將善用公會在國際的影響力,訂定永續標準

針對新一屆理監事會的使命,劉揚偉提出三大努力方向:第一,以「台灣科技園區」,攜手政府帶領會員廠商前往海外地區,打造台灣科技園區的「日不落國」,把這波全球經貿變局對台灣產業所帶來的危機變成轉機。

第二,憑藉AI結合平台化策略,打造全新的產業生態系,讓中小企業有更多的參與空間,借力使力創造產業新價值。以及第三點,秉持「分享、合作、共榮」的理念,積極協助會員廠商轉型升級,並且善用公會在國際的影響力,訂定永續標準,推動企業永續發展。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