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不再是一家科技公司,而是一家AI基礎建設公司。」輝達執行長黃仁勳19日在COMPUTEX舉行主題演講,吸引全台電視公司直播,他首次以「基礎建設」來形容輝達,他指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基礎建設叫做電力,第二次是網路,第三次就是人工智慧。
黃仁勳在19日的演講,連他的父母親都到場,台北市長蔣萬安也在台下,首先,他強調台灣位於運算產業的中心,如果要創造新的市場,就要從這裡開始創造。呼應他上禮拜剛下飛機說的「台灣仍將是全球科技生態中心」。
台灣仍是運算產業中心,科技生態系的中心
他也例行性的重申輝達產品的優異性與算力,例如新的GB300的算力,相當於2018年的時候一台需要耗損1萬8千顆GPU的超級電腦,短短7年內算力大幅提高4000倍。

比較特別的是,當美國總統川普談到AI基礎建設,發電廠扮演關鍵角色後,黃仁勳首次以基礎建設概念來形容輝達。
他說,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會告訴你未來五年將要做什麼,因為擔憂公司機密外洩,但是輝達會告訴大家我們未來五年要怎麼做,做些什麼。
輝達不只是科技公司,而是AI基礎建設公司
「輝達不再是一家科技公司,而是一家AI基礎建設公司。」黃仁勳說,如果不告訴外界未來5年輝達要做什麼,輝達的客戶就無法進行電力投資、硬體投資甚至是融資計畫,「如果你不知道我們接下來要推出什麼產品?你要怎麼進行投資?」
黃仁勳形容,就像第一次工業革命背後的基礎建設叫做電力,多年之後我們發現一種新的基礎建設,這個基礎建設就是資訊,當年大家第一次聽到,就是所謂的網路,現在,網路已經無所不在。
「現在又有新的基礎建設 ,是墊基於前面兩個基礎建設之上的人工智慧,十年後回頭來看,AI深入的整合所有事情當中。」
電力幫助第一次工業革命,目前是AI的世代
黃仁勳很有技巧性的把硬體基礎建設的概念,透過演講,帶入演算法中的軟體。他說,這些所謂的 AI 資料中心,用 「資料中心」 來描述是不恰當的。它們實際上是 AI 工廠。你對它們施加能量,它們就會產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寶貴事物。
他預計,未來人們將不再只談論上一季或上個月生產了多少個 token,而是會談論每小時生產多少個 token,就像每一家工廠談論其產量一樣。AI 工廠的概念,標誌著產業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
五年以後,可以看到機器人量產
此外,外界期待的機器人,他也提到了。「機器人將花費更少時間,原因是我們可以限制機器人操作的環境,所以機器人不必像汽車那樣通用。一旦你在舊金山,你必須在每條街道、每種情況下工作。而對於機器人,我們可以有更多限制。」
「從某個東西可以原型化且功能正常,到它成為高產量產品,大約需要5年時間。我們今天已經有相當高功能的機器人了,所以大約5年後,我們將看到機器人從這些工廠生產出來。今天生產汽車的每家汽車公司都將非常擅長建造機器人,他們只需要掌握軟體部分,AI部分,而這種技術相當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