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信評機構穆迪(Moody's)上週五(16日)調降美國主權信用評等,從原先的「Aaa」調降一級至「Aa1」,理由是政府債務與利息支付已上升至高於類似評級主權國家的水平;隨著此次穆迪拔掉美國3A最高級信評,也代表著美國3A信評全被國際三大信評機構摘除。
穆迪摘除美國最後3A信評,10年期公債殖利率站上4.5%
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近日接受外媒採訪時則批評,穆迪信用評等機構是落後指標,他也提到,卡達、沙烏地阿拉伯以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都不在乎穆迪降評;白宮方面也迅速反擊,認為其評估帶有政治動機。
美國主權信用評等遭穆迪調降後,立刻引發美股主要指數盤後期貨下跌、美債殖利率則是攀升至4.48%左右,美元指數則由101.1回落至101。周一一開盤,美股3大指數期貨集體下挫,美債殖利率則是走升,10年期公債殖利率在午盤左右衝破4.5%、美國30年期公債殖利率更觸及5%;美元指數早盤先回測至100.67,下午更進一步下殺至100.3附近。
亞洲股市普遍走跌,長天期美債ETF全面跳水
投資人情緒也受到美國信評遭穆迪下調影響,亞洲主要股市盤中也普遍走跌,其中包括韓國股市盤中皆下跌超過1%,日經指數、港股跌幅約在1%以下;台股今(19)日則開低走低,終場下跌319.86點、跌幅為1.46%。
而國內連結美國公債相關的ETF也下跌回應,其中包括資產規模超過2000億元的元大美債20年(00679B)盤中下跌超過1%,其次,資產規模逼近1900億元的國泰20年美債(00687B)也下跌超過1%;另外,中信美國公債20年(00795B)、群益25年美債(00764B)、凱基美債25+(00779B)、統一美債20年(00931B)等也雙雙都下挫超過1%。
3大國際信評先後砍美國3A信評,穆迪成為最後一家
然而,從3大國際信評機構的動作來看,美國主權信用評等被剔除3A評等並非首次,早在2011年8月美國就曾首度失去AAA評級,由標普(S&P)出手降評,當時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因為股市下跌與降息等各種原因一路下滑,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從2.793%降至低點落在1.381%,這也表示,降評後十年期公債價格反而大幅上漲。
其次,美國又在2023年8月遭到惠譽(Fitch)摘除美國3A信評,當時股市也呈現下跌,但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則從7月底收的3.967%一路飆升至近年高點的5.021%,換言之,當時引發的是公債價格持續下跌。也就是說,從過去的經驗來看,降評本身不一定會推動公債價格下跌。
法人預估降評後…不一定會推動公債價格下跌
法人指出,短線上先留意美國監管機構是否放寬對大型金融機構監管,是否透過降低補充槓桿比率(SLR)允許美國銀行購買更多政府債券,增加美債部位;中期則關注,美國政府是否能在7月底前提高債務上限,目前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已要求國會在夏季休會前提高債務上限,以避免美國首次出現債務違約的危機。
國泰投信則指出,早在2011年8月標準普爾(S&P)就將美國評級從AAA降至AA+、惠譽(Fitch)則是2023年8月作出相同調整,認為穆迪本次調降信評應該是順勢而為、屬於落後訊息,因為在這之前,國際三大信評機構中也只剩下穆迪還是維持美債3A信評,研判這次的調降,並不會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面對信評調整,國泰投信也強調,無論是AAA信評或是AA+信評,皆為信評高、違約風險低的等級,幾乎不可能會有美債被迫大舉減持的情況發生,穆迪調評後,美債市場表現將回歸基本面而定,但美國經濟強大,美元地位獨特且制度穩健,投資人不用太過擔憂,此外,根據IMF最新報告指出,因各國央行主要以投資美債方式持有美元資產,全球外匯準備之美元比重仍近58%,長期居各貨幣之冠,短期內美元資產地位難以被取代。
且參照兩次美債遭到降評經驗,2011年8月標準普爾降評後,避險情緒推升美債需求,殖利率明顯下降;2023年8月惠譽降評時,市場已經有美債降評經驗可循,市場反應相對溫和,殖利率僅微幅上升。整體看來,降評本身是利空,但並非絕對會造成美債價格重挫。
學者:美債不再是零風險,不能再把美債當成護身符
但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則提醒,美國信用評等過去拿的AAA等級,幾乎可以說是風險為零的債券,也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債券,隨著穆迪降評,意味著美國公債的風險變大了,不再是過去風險為零的債券;所有的法人機構、基金經理人也不能再把美債當成護身符,促使市場投資人恐怕對於美元或美債地位將重新進行評估。
法人也提醒,本次穆迪降評決策公布後,美股期貨修正尚屬溫和,但該事件恐加劇投資人對美國債信的不信任感,若後續白宮無法有效提振信心,將增添美債殖利率面臨的上行壓力,建議中長期可適度分散美元資產,股市部位留意非美市場;債市部位則持續建議以有息收優勢的投資等級債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