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全球關心日本缺米,刺激米價連續17周上漲恐刺激通膨之際,日本央行(日銀)高官同樣關注物價,預期通膨率若升至2%,日本央行不會坐視,將會升息。
市場瀰漫日銀升息的預期心理,再加上穆迪調降美國主權信用評等,促美元走弱,均有助推升日圓兌美元周一盤中連續5天走升,上揚至2周高點。
日圓兌美元周一盤中升至2周新高
美元兌日圓匯率盤中一度下跌0.55%,連續第5天走貶,至144.8日圓兌1美元,為5月8日以來最低點,稍早觸及145.45日圓。
綜合《路透》與《NHK》報導,美元延續近期弱勢,是因為國際信評機構穆迪(Moody's)上周五(5月16日)調降美國主權信用評等,從原先的「Aaa」調降一級至「Aa1」。
日圓續強,則是因為日本央行副總裁內田真一表示,如果日本經濟從美國提高關稅的預期衝擊波反彈,日本央行將持續升息,但也同時警告前景高度不確定。
內田真一向日本國會表示,如果經濟反彈,日本的基本通膨率將維持在日本央行2%的目標水準左右。他指出,近期日本國內物價上漲,歸咎進口成本上升以及稻米等食品成本上漲。
他說:「我們注意到,物價上漲對民眾的生活和消費產生負面影響。如果我們的預測成真,我們將繼續提高政策指標利率。」
但是他提醒議員:「各國貿易政策的前景及其影響都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我們將在不預先設想的情況下判斷經濟和物價走勢是否符合我們的預測。」
日銀副總裁:日本央行可能繼續升息
上周五公佈的數據顯示,日本經濟一年以來首次出現萎縮,而且萎縮速度快於預期,凸顯出日本經濟復甦的脆弱性,目前正受到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的威脅。
內閣府5月16日公布,日本今年第一季(1至3月)經通膨調整後國內生產毛額(GDP)後較前季萎縮0.7%,比經濟學家預估的萎縮0.3%還差,使日本第二季面臨可能連兩季萎縮的技術性衰退風險。
日本央行去年退出長達10年的量化寬鬆政策,今年1月會議決定將指標利率上調至0.5%,並表示如果溫和的經濟復甦能夠使日本持續實現2%的通膨目標,央行準備繼續提高利息成本。
但是礙於川普關稅戰引發全球經濟放緩,日本央行在4月30日至5月1日的政策會議,大幅下調經濟成長預期,並且對持續薪資上漲將支撐消費和整體經濟的觀點產生懷疑。
川普關稅戰之外,日本飆漲的米價也是日銀關注的焦點。日本米平均價格18週來首次下降。
日本農業省本周公布,截至5月4日當周,一袋5公斤的蔬菜價格為4,214日圓,約28.5美元(約870元台幣),比前一周下降19 日圓。
然而,米價終結連續17周漲勢,今年來首周下跌,對消費者來說,沒有什麼安慰作用,因為米價仍然比一年前飆漲一倍左右,而且短缺情況沒有得到緩解。
某市學校午餐每周只供應2次米飯
就連學校都感受到影響。大阪某市府決定,學校午餐每周只供應2次米飯,而不是目前的3次。有報告預期稻米價格將進一步上漲,學校的預算可能會出現短缺。
日本農林水產省(簡稱農業部)表示,農業合作社、批發商和其他機構持有的稻米庫存比去年同期大幅減少30多萬噸。
因為米價太貴,多數超市和其他商店的稻米銷量也較去年同期下滑。北海道北部一家超市的米供應不足,曾經堆滿米的貨架現在擺滿煎餅粉等其他物品,但是東京一家超市的米銷售量年比逆勢增長約20%。
超市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顧客購買米的方式發生變化,媒體報導說,和去年相比,購買2公斤小包裝的人數幾乎暴增3倍。
農業部的數據顯示,自4月以來,日本全國超市的稻米銷售量已超過去年同期,顯示儘管米價居高不下,但是需求仍強勁。
一位專家表示,民眾似乎正在購買更多稻米囤貨,因為他們擔心未來仍可能會出現短缺。他認為限制價格上漲的最佳方法是,人們照常購買,不要多買,只有在快要用完時才購買更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