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核的法國跟反核的德國終於克服核能政策的重大分歧,法國官員證實一篇最新發表的媒體報導,指出德國新政府已向法國發出明確信號,不會再反對歐盟立法將核電與再生能源同等對待,這會改變歐盟的核電政策,也象徵德國正式放棄反對核電的立場。
綜合《路透》與《Oil Price》報導,德國多年來反對歐盟把核能與再生能源同樣視為綠色電力,但是在新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上台後,德國已經放棄反對核能的立場,使歐盟能源政策更容易採納核電為綠電。
新總理梅爾茨不再反對核電
過去,歐盟兩大經濟體長期在是否推廣核能以實現二氧化碳排放目標的問題方面爭執不下,進而推遲歐盟應對氣候變遷的政策制定。
法國約70%的能源來自核能,是歐洲核電的主要支持國和供應國,反觀,德國已逐步淘汰核電廠,認為核電廠雖然低碳,但是不可再生。
在德國前總理蕭茲政府時期,德國反對歐盟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和政策綱領將核能與太陽能和風能同等視為綠電。當時,反核陣營以德國和奧地利為首,他們認為核能不是一種「綠色」能源。
如今,德國反核政策大逆轉,法國和德國官員向英國《金融時報》透露,梅爾茨領導的德國政府現在似乎正在轉變歐盟能源政策的反核立場。
梅爾茨直言,德國退出核能是一個錯誤,並承諾重啟與法國的關係。以前,柏林也因為反核,變得越來越孤立,許多歐洲國家計劃恢復核電,以取代俄羅斯供應的天然氣。
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ICIS)的電力產業分析師錢伯斯(Ellie Chambers)向《路透》表示,德國採取全新的立場,使得奧地利成為歐洲僅存的反對核能電之主要國家,這種局面等於是對歐盟執委會施加更大壓力,要求歐盟應該為核能提供更多資金。
然而,她警告說,核電項目仍面臨許多障礙,包括籌措資金來源和發展問題,新的核電廠建造與生產電力,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投入運轉。
瑞典和一些中歐國家擬建造核電廠
一名法國官員證實英國《金融時報》周一(5月19日)發表的一篇報導說,德國已經表態將放棄長期對核能的反對立場,這是德國與法國關係緩和的第一個具體證據。
該官員指出,梅爾茨和法國總統馬克宏5月稍早在《費加洛報》上發表聯合社論,兩位領袖在文中闡述:「德法兩國在氣候中和、競爭力和主權的基礎上重新調整能源政策,這涉及應用技術中立原則,確保歐盟內所有低碳能源都受到非歧視性待遇。」德國經濟部發言人拒絕對這一篇社論發表評論。
目前,核能正在整個歐洲蓬勃復興,比利時通過一項法案,停止淘汰核電的計劃,而瑞典和一些中歐國家規劃建造更多核反應爐。
由此可見,歐洲許多國家扭轉長期反核的立場。德國於2023年4月中旬關閉最後三座核電廠,結束60多年的商業核能運轉,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發生後,時任德國總理梅克爾承諾逐步淘汰核能。
自從2022年2月俄羅斯軍隊全面入侵烏克蘭,引爆歐洲能源危機以來,德國和法國就歐盟綠能轉型政策,應如何看待核能發生重大衝突。
但是近日官員和分析人士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作為歐盟淨零排放路徑的一部分,德法兩國目前在核能問題上達成重大和解,這有望打破歐盟能源政策和立法陷入僵局的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