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21日於台北參加「洞察AI趨勢」峰會時,明確呼籲台灣政府應積極支持能源政策,並強調投資核能對台灣會是重要選項。
此話一出,引起各界包含在野的強烈呼籲,再次要求執政單位重新檢討能源政策,並呼籲政府重新檢討非核家園的方向,重啟核電以因應未來日趨增加的用電需求,增加穩定供電來源。
彭啟明回應核能議題,強調安全與核廢料仍是關鍵
黃仁勳於峰會中指出,未來十年AI產業的最大挑戰是「能源問題」,公開呼籲台灣政府應該更支持能源政策,需要各種形式的能源,包括風力、太陽能與核能。同時,他也提及,台灣絕對應該投資核能,能源不應該是一種社會污名,「沒有能源,我們怎麼發展?」
在核三於5月17日完全除役後不久,黃仁勳這番言論,更是引發台灣社會對能源政策的廣泛討論。
對此,環境部長彭啓明今(26)日出席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前表示,在總統府氣候變遷委員會上,委員的討論都很清楚,並沒有放棄各種新的能源。
不過他也說,台灣的地理條件很特殊,有地震、斷層,核廢料到目前沒有妥善的處理,雖然核安延役的辦法已經通過,但社會上還是有很多不同意見,這些前提如果能妥善處理,有新核能或新能源是很好。
彭啟明也指出,美國的SMR(小型模組反應爐)最快也是到2030年才會有結果,他期待全世界有更安全、更有保障的新型能源技術。
在野黨撿到槍,猛批執政黨能源政策不務實
相較於執政黨與政府對此喊話「三緘其口」,在野黨更像撿到槍一般開轟,且對政府一再跳針核安與核廢處置等感到不解。
民眾黨黨團昨指出,目前台灣的再生能源卡關,民進黨卻執意要停掉核電,完全違背理性、科學、務實,因此在野黨先在立法院推動鬆綁《核管法》,讓核電廠在主管機關確認安全狀態下可以延役,為進一步督促民進黨不要無所作為,也推出了核三公投。
然而,民進黨卻一再跳針要確保核能安全、核廢處置要有解方等「前提」,民眾黨團表示,該等要求早已經列在核三公投主文中。主文為:「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
民眾黨團認為,可以透過科學解決,民進黨卻不斷污名化核電、更進一步污名化公投,阻擋人民表態;並強調,這不是黃仁勳一個人的意見,身兼總統府氣候變遷委員會副召集人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也多次表態,如今核電技術已今非昔比,核電有包括供電穩定、佔用土地非常小、核能不排碳、經濟實惠,及能源韌性相當好等5大優點,核綠應該共存。
國民黨團昨也對此砲轟,在產業界、學界、國際友人連番示警之際,總統賴清德卻對攸關台灣生死的「能源安全」選擇性閃避,並呼籲賴清德應將能源安全寫進國安簡報中,與在野黨、專家、民意溝通,放下一意孤行的執念與意識形態。
國民黨指出,在產業界、學界、國際友人連番示警之際,賴清德卻選擇只聽順耳話:只聽見「不要漲電價」、「希望穩定供電」,卻故意忽略最根本的解方──恢復核能,強化電力韌性。
國民黨賴士葆今天也簡短回應,用愛發電、用命發電的爭議很清楚,像花蓮地震頻繁會有發展核電的安全疑慮,彰化風電集中有環保生態的疑慮,有些縣市會有這樣的問題,但他無奈表示,有便宜的核電竟不用。
黃仁勳二次強調台灣能源供給,去年即說過核能應為潔淨能源
其實,黃仁勳於去(2024)年接受《彭博電視》專訪時,針對AI資料中心日益增加的電力需求,他也表達了對核能作為潔淨能源選項的看法,認為核能是一種「很棒的能源」和「永續能源」。
不過,他也有強調「它不會是唯一的選項」,將會需要各類型的能源,並且日漸平衡他們的可取得性、價格和永續性。
黃仁勳在25日播出的TVBS專訪中也提及,現在很多國家觀察,當有多餘能源時,與其出口原始能源,不如出口「精煉後的能源」,也就是把能源轉化為AI。
黃在專訪中強調,有一件事是需要台灣政府幫助的──提供更多能源,以進一步發展AI相關新產業。
黃仁勳一席話不僅替台灣能源政策的激辯增添一把柴火,更凸顯產業界與國際對台灣穩定供電與能源多元化的高度關切。面對AI與半導體產業快速發展所帶來的龐大用電需求,台灣政府如何在安全、永續與效率間取得平衡,將是未來能源政策的關鍵考驗,留給政府考量的時間也不會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