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26日強勢升破30元關卡,壽險概念族群承壓,國泰金(2882)、中信金(2891)、富邦金(2881)等金融股遭遇空頭猛烈狙擊,26日股價全面失守5日線,成交量同步放大。
由於新台幣兌美元自今年4月以來已狂升超過10%,多家壽險公司皆承受匯損壓力,包括凱基金(2883)、三商美邦人壽26日同步舉行第一季法說會,凱基人壽表示,目前已經調高避險比率到55~60%左右,若不考慮避險工具評價利益,「台幣每1角升值,將影響17億元。」
外匯價格準備金(簡稱外準金)是壽險公司因應台幣升值,若壽險業出現兌換損失,就可以把這筆準備金拿出來沖抵,藉此減輕對獲利衝擊。而外準金舊制允許沖抵60%匯損,新制則可沖抵100%匯損,包括凱基人壽、三商美邦人壽皆已獲得金管會核准可適用新制。
凱基人壽執行副總林紹華指出,截至4月底,凱基人壽的外匯價格準備金餘額還有212億元;但以目前的初步估算,外準金的損益兩平點落在30.7~30.8元,因此目前台幣的升值確實會直接影響到損益表。
若不考慮避險評價,凱基人壽:台幣每升值1角影響17億元
有關避險策略,凱基人壽指出,先前避險比率確實較低,當時主要是因為台幣相對穩定,但是在台幣波動性加大之際,近期也調高避險比率至55~60%左右,由於目前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交易(NDF)非常昂貴,在考量成本與台幣走勢的面向之下,因此後續的避險策略將以傳統換匯避險(Currency Swap)搭配加大「替代貨幣避險」(Proxy hedge)來作為外匯避險工具。
對於匯率對於外匯價格準備金的敏感度分析,凱基人壽則表示,若單純就外匯曝險估算,台幣每升值一角大約會影響17億元台幣,但還有避險工具的評價利益、替代貨幣避險也會有評價利益,因此預估台幣每升值一角的影響數會比17億元台幣小很多。
但凱基人壽強調,並不是台幣每升值1角就影響到17億元,而是還必須考慮到其他外匯的影響數、投資收益、壽險業務收益整體的影響,才是最終的影響數;由於匯率變動讓短期的(NDF)波動非常劇烈,例如一天之內短期NDF的成本可能從40%掉到7%,且替代貨幣避險也依照各幣別漲跌幅而影響評價,基於每天都在變動,很難絕對性的定論當台幣變動會影響稅前盈餘多少數字。

三商壽避險比率拉高至50%以上,曝避險成本太過昂貴…
另一方面,三商美邦人壽26日也同步舉行法說會,被問到匯率以及避險比率等相關問題也做出回應。
三商壽指出,目前避險比率已經拉高至50%以上,有感於近期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交易(NDF)變得昂貴,如果要直接去買,在成本、產品效益考量下,不見得是好的方式,因此後續還是會看避險成本的情況,若有回落,對三商壽而言,比較有機會再拉高避險比率。
因此,三商壽對於近日台幣升值所採取的避險策略是,透過原來有避險做反向沖銷不續期的方式,到期則不續作,讓避險比率往上提,而不是直接在市場上拉高避險比例,因為NDF已經變得很貴了;另外,也將原本將要到期的避險部位拉長至7月之後,來因應台幣後續可能會再繼續升值。
三商壽也指出,若近期避險成本有回落較多的話,也會重新思考避險比例的方向與規劃。
至於台幣波動對於財報的影響性,三商壽則指出,外匯價格準備金餘額在去年底約有123億元,第一季有提列30億元,因此增加至153億元,從4月起有第一桶金8.3億元的挹注,再加上適用外價金新制,若有匯兌損失可有100%沖抵,但對於目前外價金的餘額並未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