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水泥公司可以活到一百年嗎?」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答案是百分之百

上市公司

台泥今(27)日召開股東大會,以「Mobilis in Mobili」-在變動中改變為主題,強調在動盪的國際局勢與瞬息萬變的全球經濟下,台泥以永續為志,以科技為徑,化不確定為成長動能。

張安平強調,沒有水泥業就沒有半導體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最近社會上有很多投資都在半導體產業,有人問我:你們水泥公司可以活到一百年嗎?答案是百分之百!為什麼呢?沒有水泥作為基礎建設,根本沒有半導體與其他產業。水泥產業為社會貢獻的不只是建築,像是半導體等產業產生的工業廢棄物都是由我們水泥廠在協助去化的。」

張安平強調,在全球政經局勢日益複雜之際,台泥的「在地深耕、全球布局」策略,展現了抗風險的穩健力。「我們不追逐短期利益,而是穩健擘畫長期價值」。面對地緣政治與經濟放緩,張安平指出台泥將持續優化策略,建立多元供應鏈,強化財務管理,堅守「東西並進、南北平衡」的國際布局,化不確定為成長動能。

台泥今年推AI,包括智能眼鏡遠端作業

張安平從製程升級、綠電維運到零碳運輸,台泥今年全面導入人工智慧(AI)技術,包括水泥生產線預警、智能眼鏡遠端作業、無人機巡檢及智能採礦等四大領域。

旗下歐洲子公司Cimpor已在6國25座工廠導入超過萬組AI × IoT智慧監控系統,為生產線裝上「智慧大腦」,實現即時預警與預防性維護。工程師配備RealWear AI智能眼鏡,只需語音操作即可獲得資料、接通遠端支援,並精確執行維修指令,與SAP系統無縫整合,打造高效率作業環境。大陸方面,台泥在廣東英德廠透過AI無人機以預設航線自主飛行,無需人力介入,即可完成光電案場與水泥廠設備的日常巡檢。

今年營運可能不如去年,持續擴大減碳

台泥江蘇句容廠與廣東英德廠陸續導入無人電動礦卡,AI可自主規劃最短行車路線並即時避障,搭配遠端監控確保安全與效率,根據計算,句容廠每年可節省約2531萬台幣的燃料與人力成本,減碳約1542公噸,五年投資報酬率預估近30%,而英德廠則預計每年減碳3,344公噸,創造3847萬台幣的節能效益。

展望未來,張安平表示,今年的經營成果可能不見得比去年理想,面對種種挑戰,台泥將加倍努力,持續推動轉型與創新。值得期待的是,隨著布局逐步落實,我們對明年的展望審慎,努力希望有能夠更好。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