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發展低成本巡弋飛彈先魔改靶機 雄二E更省錢列長期目標

國防軍事

國防部長顧立雄指示中科院研發低成本巡弋飛彈,據透露,軍方將採取「高低配」方向發展,「一高」是未來要將雄二E飛彈的成本大幅下降,「一低」是採購國外靶機回來進行魔改,以強化作戰韌性。

美軍基於俄烏戰爭彈藥消耗巨大,生產成本高又不及產製,發展低成本巡弋飛彈成為最新趨勢。

美國軍工業包括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的通用多任務卡車(CMMT)、安杜里爾(Anduril)的「梭魚500」,以及Zone 5提出的「鏽蝕匕首開放武器平台」,都是最新研發產品。

以洛馬的CMMT為例,單價僅15萬美元,射程就超過800公里,成本遠低於AGM-158的150萬美元,僅有原來的1/10。

洛馬成本降到1/10,引擎和彈頭部再進化

中科院所研發的各式飛彈,符合巡弋飛彈定義的是號稱「台版戰斧」的雄二E。

有關中科院規劃將雄二E飛彈發展「高配」的成低成本巡弋飛彈一事,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前飛彈指揮部計畫處長周宇平對此表示,雄二(E)系列飛彈已經相當成熟,如果量產就能降低成本。

專家估,未來雄三飛彈也可望加入低成本飛彈行列。(圖片來源/軍聞社)

周宇平分析稱,飛彈不變的是引擎和彈頭部,火藥會進技術進步可以減少部分,達到相當爆炸效果。

但是尋標器、光纖陀螺儀和資訊回傳等系統件都非常貴,這部分就省不下來。

而洛馬發展低成本巡弋飛彈,主要是「採用現有零組件」與「低成本渦輪引擎」,這兩種方式,來確保快速部署與生產。

買國外靶機魔改即戰力,周于平:朝無人機化發展

周于平進一步稱,美國要大幅度降低成本,可以採用早期生產的飛彈,加上更換新的模組(低成本渦輪引擎),雖然性能可能不如最新型或新生產的飛彈,但能更為便宜的大量生產。

此外,有關於採購靶機「低配」部分,據指出,中科院將採購國止靶機回來後進行魔改,從尋標器到彈頭部等,要符合國防部國防創新小組(DIO)發展「即戰力」的指示。

周于平強調,低成本巡弋飛彈也可以朝「無人機化」方向來發展,可以達到戰場監控、誘敵與嚇阻效果。

如果納入監控與回傳系統,也能納入第一人視角無人機 (FPV)的效益,如果不用回傳,成本還可以再降很低。

雄三飛彈可望跟進,低成本提高作戰韌性

他認為,這部分無人機國家隊也可以投入協助發展。

據證實,中科院未來除了除雄二E之外,包括雄三飛彈在內,都會比照洛馬模式,進一步的進行改裝。

國防部長顧立雄是在3月19日於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時指出,中科院規劃將攻擊型無人機發展低成本巡弋飛彈等功能。

中科院長李世強也表示,該院將集中精力發展攻擊型無人機,朝向「低成本巡弋飛彈」的目標,與精準飛彈「高低配」,提高作戰韌性。

小檔案:低成本巡弋飛彈設計

1.簡化航電系統:選擇簡化的全球定位系統(GPS)或慣性導航系統,並可能配合較簡單的圖像識別或雷達尋標系統。

2.材料選擇:選用成本較低的結構材料,如輕質合金或複合材料。

3.動力系統:採用小型或低成本渦輪風扇引擎。

4.生產規模:會考慮大規模生產,分攤開發和生產成本。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