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家工作室讓懂修繕的街友 回到有「家」的生活


蜷縮在車站角落裡、公園躺椅上,甚至帶著大包小包以騎樓為棲身之地的街友,總是這個城市裡刻意被忽略的一景。

但,你可知道,這些人過去曾經跟你我一樣,擁有社經地位、有完整家庭,甚至有的是身懷一技之長,懂油漆、水電、木作、泥水、空調的修繕師傅們,卻因遭逢變故、罹患身心疾病、經商失敗等緣由,成為駐留街頭的社會邊緣人。

「這群人是社會福利制度裡需要資源,卻被遺漏的一群」曾經擔任過十幾年社工的張獻忠看到了他們的需求,由社福團體「芒草心慈善協會」成立「起家工作室」,希望透過發揮他們居家修繕的技能,重新被社會群眾接納。

 

修繕了別人的房子,同時也修復自己的生活

很多人都好奇,既然這些師傅有一技之長,為什麼還會流浪?

芒草心慈善協會創辦人、起家工作室的發起人張獻忠說,這些師傅都有著非常好的技術,過去他們有的甚至還是大老闆,經濟狀況很不錯,但是人總會經歷生老病死,他們老了、生病了,即使有著一身技藝,老闆也未必會雇用,收入中斷後,往往也只能流浪。

起家工作室今年5月在「嘖嘖」集資平台募資,不到1個月的時間,便募得160萬元,將經費拿來修繕弱勢家庭的房屋,讓弱勢者能夠有良好的居住環境,也利用這筆專案費用,讓師傅們有穩定收入。截至目前為止,起家工作室裡已有5名各有專才的街友師傅,運用募資經費,完成約20戶弱勢家庭修繕。

從體制內走到體制外

張獻忠曾在台北市社會局擔任社工長達12年,他的工作就是到處去找資源,協助藏身街頭難以計數的街友們,回到社福機制內。他將幫助過的、幫助後又回到街頭的街友逐一紀錄,累計超過3000名。其中他最自豪的就是爭取到經費,讓街友到醫院看病時不需付醫藥費,以記帳方式向社會局申請,解決了許多街友沒有健保、但有醫療需求的窘境。

「在社福制度的框架下,能做的事情有限,每一個都以個案處理,轉介機構安置,交出報告,就結案了,但他們的生活真的會改變嗎?」張獻忠說,後續的追蹤和陪伴才更重要,而體制資源的限制,讓他離開社會局轉而成立非政府組織(NGO)芒草心慈善協會。

張獻忠說,在芒草心慈善協會工作比較彈性,幫助街友找到住處後,後續還能繼續關心他們。談到幫助街友,他笑著說就像拉粽子一樣,如果你只是拉起一顆粽子、幫助一個街友,讓一個街友有地方住,當他感覺無聊、找不到朋友的時候,很快就又回到街頭了,必須找到問題的根本,就像提起一串粽子一樣,才有效。

除了起家工作室的修繕工作媒合外,張獻忠也在街友間推廣「Share House」的概念,一方面可以減少街友獨居產生的風險,另一方面藉由像家一般的共居型態,讓孤苦無依的街友回到小群體中,可以互相介紹工作機會,有收入能負擔房租,回歸正常的生活。

目前「Share House」已經成功媒合10人分住在3間公寓中,張獻忠也計畫成立修繕培訓工作坊,讓有技能的老師傅幫助其他街友學得一技之長,工作室裡有更多的專業人力,形成修繕團隊,能夠承接一般房屋修繕,再將盈餘拿來持續幫助弱勢家庭,將這份「自助助人」的工作永續性發展下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