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號原本規劃於5月中旬出港海測因故延後,潛艦圈傳出,因高層對製造節點趕進度感到壓力極大,最快在5月底就會進行海測,主要是浮航與海上密閉測試。海軍對此時間點則不做任何說明。
國防部長顧立雄日前立法院答詢時指出,海鯤號要在安全情況下才能進行海測,這就是最高原則。對於11月交艦期程是否可能延後一事,他表示,海測的期程會根據階段來調整,但是項目不會打折。
據了解,海鯤號的整合式載台管理系統(IMPS)尚未完成,目前出現兩種說法,一是沒有完成整合,就不應該進行海測。
另一種說法,是海軍趕進度的主張,認為雖然IMPS尚未完成,但是在進行海測後,可以提前發現各種可能的缺失,可以及早進行改正。
首度海測性能展示,速度5到7節不會太快
潛艦專家稱,在浮航海測階段,即使戰系整合尚未完成,還是可以改由整合重要功能的操縱(控制)室來控制,此時,戰系可以不用通電。
專家指出,海鯤號海測會在出港後,前往左營外海不到100公尺深度的海域進行浮航「不會跑遠」,會做性能展示,但是速度不會太快,大約5到7節轉個約一小時就會回港。

不過,先前曾傳出首度海測時,會先以電瓶電力來供電,專家質疑,萬一失去動力事情就大條了,應該還是用主機帶動發電機發電,同時拖船也要跟著,同時也要規劃派遣成功級艦、飛彈快艇陪同戒護。
海軍參謀長邱俊榮今日在國防部記者會中表示,海鯤號海測目前在最後確認階段,正全力準備相關作業,無法對外說明確切時間,當安全條件備便後就會進行。
海軍目前的前提,就是要達到安全條件的標準。海鯤號在進行海測前,將由海軍、國外技協、台船、監造人員共同進行適海性航前評估,再訂出合宜確切的海測時間。
立委29日考察海鯤號延後,11月交艦是否延宕不鬆口
針對立委原擬安排29日考察海鯤號,後來被取消是否意味近日即將海測?
邱俊榮說明,這段期間海軍全力投入整個海測前的裝備密集測試、缺改,確認安全條件,因此不太適合安排,已和立委表達相關情況,待縝密評估後會再安排。
根據海軍專案管理規劃,原本的海測期程是自4月30日至9月30日,由於首度海測已經延後近1個月,外界也關注海鯤號年底交艦可能因此延宕。
邱俊榮在回覆媒體詢問時也指出,後續節點會再進行評估,如未能達成會有預應(調整方案),目還是以11月交艦為目標。
另一個問題是有關潛艦電池相關發展,主要是參與電池芯研發的上市公司川飛能源(1516),指稱有量科技泰國孫公司未依合約給付給其客戶合碩公司1098.9萬美元貨款。
這導致合碩無法償還川飛貨款,讓公司在去年轉盈為虧。有量則否認此一說法強調,已預付70%的貨款,並無任何違約或逾期情事,雙方各說各話。
另一個虧損問題是台船(2208)在董事長黃正弘接手後,第一季稅前淨損8.26億元,遠比前董事長鄭文隆任內的3億元多出數倍,引發台船內部強烈不滿。
特別是建造掛外籍輪都是以美元計價,台幣升值下越接越虧,讓內部對於黃正弘的經營與風險控管能力打上一個大問號。
台船則表示,會設法提高工作績效,降低營運成本,希望未來幾年能有回沖利益,台幣大幅升值對公司影響很大,期盼後續幣值能夠回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