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路透》與《Hill》報導,美國衛生部長小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訪問布宜諾斯艾利斯期間宣布退出WHO,阿根廷總統米萊(Javier Milei)也宣布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決定。
其實,早在今年2月米萊就宣布決定退出WHO,呼應美國總統川普1月20日下令退出WHO的舉措。
世衛組織處理新冠疫情的方式糟糕
小羅伯特和阿根廷衛生部長盧戈內斯(Mario Lugones)5月27日發表聯合聲明,共同譴責「世衛組織對新冠疫情的處理方式,暴露出WHO嚴重的結構性和運作缺陷,損害全球信任,並凸顯全球衛生領域迫切需求獨立、以科學為基礎的領導力。」
「關於疫情早期管理以及某些類型研究相關風險的擔憂已有充分證據。WHO未能確保及時提供透明資訊,也未能提供關鍵的信息獲取管道,進而減弱各國迅速有效採取行動的能力,並造成全球災難性的後果。」兩國的聲明指出。
「世衛組織欠缺有意義的改革,對資金的需求無度,以及組織結構趨向政治化,最終導致美國和阿根廷退出世衛組織。該組織已偏離其創始使命,越來越依賴志願捐款,並且容易受到非科學議程的影響,如此偏離正道,轉移WHO應對真正公共衛生威脅的注意力。」美國和阿根廷的聲明進一步譴責。
「兩國退出世衛組織,象徵一條新道路的開始,朝向建立以科學誠信、透明度、主權和問責制為基礎的現代全球衛生合作模式邁進。我們共同致力於採取具有成本效益、以證據為基礎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優先預防,特別是針對兒童,透過解決環境毒素、營養不良和食品安全標準等根本原因。」兩國的聲明接著建議。
「美國提出『讓美國再次健康』的倡議,已經取得歷史性的進展。深化與擁有相同原則的合作夥伴的合作將推動創新,降低成本,並有助於建立一個更強大、更健康的未來。」聲明勾勒美好的未來藍圖。
即使阿根廷政府的醫療體系滿目瘡痍,但是目前正在快速重建和強化醫療體系,並重新注重透明度,希望為所有公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
美國和阿根廷將創設新的國際衛生組織
「真正的健康威脅需要緊迫性,並需要符合黃金標準的科學。在川普總統的領導下,美國正在恢復以人民為中心、以結果為導向的主權方針,讓人民置於政治之上。同樣,阿根廷也支持以自主、透明、創新和科學嚴謹為基礎的公共衛生體系。」
「我們不能再支持一個無法保護我們兩國人民或履行職責的體系。美國和阿根廷邀請所有致力於科學誠信、透明度和捍衛人類尊嚴的國家與我們攜手,共同塑造全球衛生合作的新時代:一個注重成果、主權和所有人更安全未來的時代。」兩人聲明提到未來的願景。
米萊政府本周一發表一份聲明為該國退出該聯合國機構的行為辯護:「阿根廷一致認為,世衛組織的方法行不通,因為它們並非基於科學,而是基於政治利益和官僚體系,這些機構還拒絕反思本身的錯誤。」
本周,美國衛生部長小羅伯特訪問阿根廷,與阿根廷總統米萊會面,討論美國退出世衛組織,這位美國官員周二在社交媒體X貼文說:「兩國討論建立替代國際衛生體系的相關事宜。」
「我們與小羅伯特甘迺迪一樣,對全球衛生合作的未來充滿信心,我們對未來的道路懷抱有志一同的看法。」阿根廷衛生部長盧戈內斯回應說。
阿根廷政府還承諾對本國的衛生機構進行結構審查,以促進衛生醫療體系更有組織、更新和透明化,誓言去除運作重疊、法規過時且監督有限的結構和流程的多年積弊。
美國總統川普在第二任期一上任,採取首批官方行動就是下令美國在一年內退出世衛組織,理由是「世衛組織成員國施加不當的政治影響」。
北京將取代美國,成為WHO最大的捐助國
上周WHO播出的影片顯示,小羅伯特甘迺迪在世界衛生組織年度大會上演講時,敦促其他國家政府退出WHO,並創建替代機構。小羅伯特在演講時特別指責這個聯合國下屬衛生機構受到中國、性別意識形態和製藥業的不當影響。
川普也對「世衛組織最大金主美國承擔不公平的沉重經費負擔」表示不滿。1月底,川普痛批世衛組織繼續向美國索取不公平的巨額款項,其金額遠高於其他國家的分攤比例,他指出:「中國人口14億,是美國人口的3倍,但是對世衛組織的貢獻比美國少了約90%。」
上周二(5月20日),小羅伯特.甘迺迪在日內瓦聯合國總部發表講話時,痛批世界衛生組織奄奄一息,深陷臃腫的官僚主義結構裡面。
由於川普政府決定退出WHO,導致世衛組織陷入財政困難,該組織已將其2026-2027年預算下調21%至42億美元,WHO也因此規定未來兩年內將各會員國的會費提高20%,以彌補美國的空缺。
隨著美國退出國際合作,北京將取代美國,成為WHO最大的捐助國,擴大其影響力。
中國承諾未來5年內對WHO捐款5億美元,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國中在世界衛生大會上表示,中國捐款是為了反對「單邊主義」。在中美關係惡化之際,北京常將「單邊主義」歸咎於華盛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