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來襲!水利署急開會要先防豪雨再顧蓄水 水庫可望藉鋒面「飽餐一頓」

經濟部

鋒面來了、雨季開張!面對鋒面接連來襲與梅雨季逐漸展開,氣象預報顯示未來一週台灣將歷經劇烈天氣轉變,從強降雨、雷擊到短時間豪大雨不斷發生的可能性升高。

因應鋒面逼近與極端天氣威脅,經濟部水利署28日召開防災應變視訊會議,由署長林元鵬主持,要求所屬各河川及水資源分署嚴陣以待,全面啟動汛期防汛機制,進入戒備狀態。

氣象署表示,28日鋒面接近,東北部、東部地區及各地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午後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北部、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陣雨;晚起西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

到了今(29)日鋒面通過,清晨至白天全台將受到鋒面影響,普遍有雷陣雨,西半部甚至可能出現局部豪雨或短時大豪雨;傍晚起鋒面南移,雨勢將由北至南逐漸趨緩,30日起轉為局部陣雨為主,天氣漸趨穩定。

為了避免淹水,水利署用三防線抗雨

面對氣象單位對短時強降雨的警示,水利署已啟動全國性預警防災機制。林元鵬要求各河川分署必須主動聯繫地方水利單位掌握潛在災點,必要時提供抽水機、防水擋板等設備支援,並預為放空滯洪池、啟動抽水站,以防範淹水發生。

這場與大自然的拉鋸戰,水利署的防線分為三個層級:硬體先行、科技助陣、社區動員。

針對易淹地區如涵洞與地下道,水利署要求各單位加強橫移門等水門管制措施,避免突如其來的大雨造成交通災害。

在工程方面,河川疏濬搶先完成,截至5月25日,全台疏濬量達1,885萬立方公尺,進度超前33%,為河道開出一條順水路;26件復建工程中,已有20件完工,其餘也將於今夏分批收尾。

至於大型移動抽水機,全台共備有98部,已完成檢修,隨時待命投入第一線。

在科技方面,水利署也不含糊,全國已布設2,055部淹水感測器,搭配358個河川水位監測站、9,365支影像攝影機,透過物聯網與AI影像辨識系統,即時追蹤淹水狀況。

最後一線,就是靠人。全台已成立572個水患自主防災社區,由1,483位防汛護水志工組成在地「抗水小隊」,配合地方政府一同因地制宜、即時應變。

該蓄水了,中南部水庫可望藉鋒面「飽餐一頓」

除了防洪與防災作業外,水利署亦關注供水穩定。

面對可能帶來豪雨的鋒面,署內已指示各水庫管理單位審慎操作,尤其北部水庫必要時需調節水位,同時提醒民眾配合水庫洩洪警報措施,遠離河道以策安全;至於中南部水庫蓄水率偏低,本波降雨也寄望能為水庫注入新水源。

根據水利署即時水情統計,相較於北部僅翡翠水庫蓄水量未滿8成外,中部的霧社水庫、集集攔河堰、湖山水庫,以及南部的仁義潭水庫、曾文水庫、阿公店水庫、牡丹水庫皆未滿八成,甚至大多在5成左右徘徊。

中南部水庫可望藉此次鋒面注入不少水源,以免面臨「水到用時方恨少」的窘況。(圖片來源/截自水利署官網)

在整體供水系統部分,台灣自來水公司也上緊發條。台水指出,汛期前已完成6,803項供水設施的防災檢查與改善,針對原水高濁度與設施損壞等風險預作準備。

另外,全台共配置483台發電機應對停電風險,並與台電建立橫向聯繫管道,確保供水設施可獲優先復電,維持供水不中斷。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