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C列出AI賽局中的贏家和輸家公司 牽動台廠供應鏈

AI

美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29日請分析師選出AI產業競賽中的3大贏家公司和3大輸家公司,並對觀眾提出建議。輝達和博通不在票選名單內,卻一致獲得分析師的看多。

CNBC在節目中訪問分析師,給出了AI賽局中的3大贏家公司名單,分別是做檢測的KLA、做「蝕刻(Etching)」設備的柯林研發(Lam Research),以及超寬頻記憶體主力廠商美光。

半導體進入AI賽局,總有輸家和贏家

在先進製程中扮演製程控制與檢測關鍵角色的KLA Corporation(KLA),半導體製程中不可或缺的良率檢測、瑕疵分析設備供應商。隨著 AI 晶片製程進入 3 奈米、2 奈米、甚至先進封裝(如 CoWoS、HBM 堆疊),對於「製程精度」與「缺陷控制」的需求暴增,由於代工業者投入資本龐大,因此良率影響盈虧程度更大,而靠KLA可以掌握良率。

應用材料的對手之一、負責晶圓製程中關鍵的「蝕刻(Etching)」與「薄膜沉積(Deposition)」製程設備的柯林研發(Lam Research)也被選入贏家行列。AI 晶片特別仰賴精細的蝕刻技術以提高晶體密度與節能效能,尤其是在 3D IC 結構。AI 領域帶動高階製程用量激增,Lam 是受惠核心設備商之一。

憑藉超寬頻記憶體,美光已卡位AI市場

第三個贏家就是AI晶片運算、大型語言模型在推理的時候需要超寬頻記憶體HBM的支援,而美光更是全球三大HBM記憶體品牌,未來AI 伺服器 + AI PC全部需要更快記憶體,美光是三星與SK海力士之外,唯一能匹配高端 DRAM 的美國廠。

至於三大輸家,則是高效運算晶片設計大廠Marvell Technology(馬威爾),雖然它也投入AI晶片研發,主攻ASIC業務AI晶片開發,但與 Nvidia、AMD、Google TPU 相比,沒有更傑出的表現。傳統資料中心網通晶片仍佔大宗。相較之下,它的競爭對手博通(Broadcom)被更多華爾街分析師看好,認為股價能到300美元。

若晶片沒有趕上AI,設備也沒有則可稱為輸家

第二個輸家入選的是晶片測試廠商Teradyne(泰瑞達)AI 晶片主力廠多為超大客戶(如 Nvidia、Google),部分自建測試設備。Teradyne 舊客戶以手機、通用 IC 為主,未能吃到 AI 伺服器晶片大單。

第三個輸家是車用/工控導向晶片的 ON Semiconductor(安森美),主因是車用半導體復甦不如預期,且競爭激烈(如來自 Infineon、ST)。雖有影像感測應用於 AI 物聯網,但未能乘上大型資本支出浪潮。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