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相信大家都很關心我們的營運狀況。」台塑化董事長曹明29日在股東會上表示,去年整體看起來,歐洲、美國與中國經濟成長都出現放緩的現象,連帶影響油品需求比預期來的差,加上紅海危機持續,造成運費大漲,中東跟印度把原本出口歐洲的成品油,轉往新加坡市場,導致亞洲地區油品過剩,影響價差;在石化方面,全球也面臨產能過剩,
中國又大量傾銷低價,造成全球市場供需失衡
曹明說,同時,中國又大量傾銷低價的石化產品,造成全球市場供需失衡,讓113年整體經營環境艱困,公司的營運受到極大壓力,全年稅前利益66億,相較112年減少了73%,無法交出令股東滿意的成績單,作為經營團隊深感責任重大,不過儘管獲利不如過往,「我們還是決定提高配息率來回饋給長期信任與支持我們的股東。」
當然,台塑化面對外在環境的變化,除了努力調整原料採購策略,優化生產流程來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我們也積極尋求公司轉型利基,開啟新的商業模式,新產品應用及開發,讓公司能夠翻轉劣勢。
煉油部門2024年的平均日煉量是40.8萬桶,比2023年減少7.7%,主要是歐美經濟成長趨緩,影響全球油品需求,加上電動車快速發展趨勢,內銷油品發油量比2023年小幅下跌。另外配合政府政策吸收國內油氣漲幅,導致油品事業出現虧損。
產線整併降低成本,虧損較2023年減少
石化原料方面,在中美新產能相繼投產後,造成市場供過於求,很多石化廠維持降量操作或是停車減產,虧損狀況嚴重,為了改善經營的困境,台塑化透過調整營運模式,例如產線整併、製程優化來降低成本,讓虧損較2023年減少。
在公用流體方面,隨著國際煤價回落,我們調整供應廠區的電力及蒸汽價格,利益額雖略有減少,但整體供應穩定,符合廠區運作需求。
面對全球AI浪潮快速發展,我們積極運用AI人工智慧技術,加速智慧工廠的佈建,提升生產效率、產品價值,並且降低能耗,同時落實永續經營理念,持續推動節能減碳措施,113年完成213件改善案,每年有效減碳18.8萬噸、節電7,100萬度及節水22.8萬噸。
前後美國關稅虎,後有碳費追兵
今年在川普重回白宮後,帶來很多政策的變革,尤其全面性的與各國展開極具爭議性的關稅貿易戰,使全球供應鏈面臨極大挑戰,另一方面隨著台灣碳費制度正式上路,企業又將面對營運成本增加的壓力,在這樣艱難的經營環境下,曹明表示,會密切關注全球市場局勢,秉持靈活與彈性調整的經營策略,來確保競爭優勢。此外,也會持續推動製程優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並積極推動能源轉型與低碳產品開發。
近期,運用既有產線建構台灣自產永續航空燃油(SAF)供應鏈,並與國內兩大航空公司簽署供油合約,正式展開策略性合作,預計今年供應量達5,500噸。上個月23號,華航與長榮從高雄、松山出發的國際航班,也首次使用本公司自產的永續航空燃油,象徵我們在SAF實際應用上邁出關鍵的一步。另外,我們持續拓展加油站據點,積極開發新客源,預期上半年市占率22.1%,
台塑化近期推出「台塑石油APP」讓加油更便利,目前會員人數已突破40萬人,曹明強調,還有提供多項專屬優惠活動,回饋給廣大消費者,歡迎在場各位股東下載「台塑石油APP」,一起來親身體驗我們的數位創新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