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突拋出「台灣大遠傳」 蔡明忠認真回:公平會恐難過關

電信業

台灣大、中華電今(29)日雙雙召開股東大會,其中,台灣大順利通過盈餘分配案及資本公積現金返還案,合計配發現金股利達4.5元。會中有股東拋出電信業3家變2家,還想好新公司名稱可叫做「台灣大遠傳」;對此,台灣大董事長蔡明忠表示,說不定兩家業者競爭反而會更有效益,相信市場也會認同,但關鍵在於,公平會一直有「3分之1」市占的迷思,恐怕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才能說服主管機關。

有機會配發現金股利5元?蔡明忠這樣說

攤開電信三雄2024年的獲利情況,其中,中華電去年每股盈餘(EPS)達4.80元,再度穩坐電信獲利王寶座,而台灣大以每股盈餘(EPS)4.57元緊追在後,遠傳則以每股盈餘3.56元居於第三。

蔡明忠指出,台灣大去年每股盈餘(EPS)4.57元,最終配發出4.5元現金股利,配息率幾乎已達100%。但仍有股東先後問到,國內三大電信業當中,中華電信今年配現金股利5元、配發率高達104%,台灣大明年的股利配發率是否有機會超過100%?未來是否有機會配發現金股利5元以上?

對此,蔡明忠說,今年確實唯一股利配發率超過100%的電信業就是中華電,台灣大與遠傳的股利配發率則是接近100%的水準,且台灣大跟遠傳都是從盈餘配發之外,也動用資本公積來配發,「我想接近100%的配發率應該都是近幾年同業的狀況」,未來也會檢視同業配發情況,以維持相當的現金殖利率。

股價、獲利只能二選一,蔡明忠用「兩個兒子」妙喻

另外,也有股東問蔡明忠,若只能二選一的話,更在乎股價還是獲利?

蔡明忠回應時妙喻,這個問題就像是問他,要是有兩個兒子只能選一個,「我想應該是兩個都要選!」,尤其是獲利與股價是連動的,如果獲利不好,股價也不可能會好;公司當然是以創造股東最大價值為首要,但沒有獲利的驅動也達不到。

近年電信業版圖隨著台灣大與台灣之星合併;遠傳與亞太電信合併後,電信業已成為三雄時代,也有股東問到,是否有興趣與另一位「東哥」(指遠傳董事長徐旭東)洽談兩家合併,成為「台灣大遠傳」?

股東拋台灣大與遠傳合併,蔡明忠:公平會嚴格規範機率不高

蔡明忠指出,經過兩個合併案就是剩下3家,3家是不是市場上合適的數目沒有人知道,不過他也直接發牢騷,台灣經濟體這麼小卻有一個很嚴格的公平交易制度規範公平競爭,「因為我們的公平交易制度是抄美國的,美國是大經濟體,但我們是小經濟體,小經濟體適用大經濟體的制度,是否對於國家的整體競爭力有幫助?」

蔡明忠接著說,如果另一家也認同的話,3家要變成2家,勢必要花費很大的力氣去說服公平會,但我會主張「說不定兩家競爭會更有效益」,也不見得兩家競爭就會損害消費者權益保障,「我這個說法也許股東會認同、市場會認同,但我不知道公平會的諸公是否會有同樣的看法。」

蔡明忠會後受訪時強調,公平會一直有個迷思「把3或3分之1」當作是天條,認為應該要好好檢討,因為台灣畢竟是小的經濟體,若「3分之1」就表示是「公平競爭」;超過「3分之1」就沒有競爭或是消費者就容易受到損害,「我覺得兩家有時候殺起來可能比3家殺起來還要厲害!」

對於台灣大與遠傳合併發生的可能性評估,蔡明忠也說,跟徐旭東董事長沒有談過這個問題,但是在現行公平會嚴格的制度之下,「要發生的話,我自己覺得機率不高」,除非社會能夠改變現行的公平交易制度。

蔡明忠認為,台灣公平會的運作常常讓市場上的公司感到隱晦不明,例如主管機關是如何做決策、審議期限到了是否要延期,常讓大家不知道決策的情形,呼籲行政機關應該與時俱進,追上公司治理強調的透明化。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