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AI浪潮與人形機器人崛起,經濟部長郭智輝28號於網路專訪中預告,未來五年將是機器人快速成長的關鍵期。經濟部將培育20萬名AI工程師,並規劃於台南六甲打造300公頃的機器人產業園區,往後將成為機器人生產重鎮。
同時,為協助傳統產業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經濟部也推動AI導入、節能減碳補助與原物料統購三大服務,營運成本;並為了強化傳產六大產業出口競爭力,鼓勵以「Taiwan」作為傳產六大產業對外展示的唯一品牌標誌,避免台灣廠商在國際上單打獨鬥。
未來5年機器人急速成長期,郭智輝欲培育20萬AI工程師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曾多次提及人形機器人是下一波工業革命。同時,上週落幕不久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也聚焦AI、人形機器人及未來移動,再次印證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潛力。
郭智輝28日在網路節目「筱君台灣PLUS」指出,未來5年將是人形機器人或自動化機器人非常重要的急速成長期。
為了因應這股浪潮,郭智輝進一步表示,未來製造業或服務業要好,一定要靠機器人加上生成式AI,因此經濟部也在大力推動AI人才培訓計畫,希望在智慧製造中培養出20萬工程師。
郭智輝說明,計畫由技術司主責推動,今年除訓練現有廠商員工外,也鎖定今年畢業的大專院校學生,無論製造業或服務業皆提供為期四個月、學雜費由政府補助的AI課程,加上後續再四個月有薪實習期,薪水3萬元一個月,學生共計8個月就可以找到AI相關工作。
台南將成機器人生產基地,六甲興建300公頃產業園區
至於硬體方面,行政院長卓榮泰20日表示,因應全球AI與機器人浪潮,台灣將會打造「AI十大建設」。郭智輝說,雖然此計畫由國科會主導,但也透露,機器人研究將由位於台南六甲的工業技術研究院南部分院來主責研究。
同時,他表示,將會在六甲附近設立約佔地300公頃的機器人產業園區,專門生產各式機器人,作為台灣機器人生產重鎮,國科會、經濟部、國發會將會一起分工合作,帶動台灣經濟發展。
郭智輝認為,在未來5至10年左右,AI與人形機器人將會迅速普及,因為各行各業都面臨人力短缺窘況,人形機器人將成為解方之一而迅速成長;並強調,以後人才若沒有學會使用AI,就會被學會AI的人所取代。
他也舉例,馬偕醫院近期與輝達合作,以後可能會看到馬偕醫院裡是由機器人在送藥,現在會很驚訝,但五年以後就到處都是了。
傳產受美關稅衝擊,經濟部推三大服務助降成本
除科技產業未來發展,如今對等關稅已經造成傳統產業巨大衝擊,包括扣件、手工具、水五金、汽機車零組件、工具機、機械等六大產業。
針對經濟部如何幫助傳產,郭智輝說明,經濟部大幅調整對傳產的輔導方式,主要有3項服務。
首先,導入人工智慧(AI)應用輔導,教導業者運用AI技術提升商品設計成功率、設備使用效率與整體產線運作效能,讓業者不再只是重複傳統操作流程。
第二項措施是提供節能減碳補助,鼓勵業者汰換老舊設備。郭智輝表示,透過新設備的導入,企業不僅能降低碳排放與環保風險,更能明顯減少營運損耗與成本支出。
第三項則是推動原物料統購 ,經濟部協助一至兩百家中小企業聯合採購,以經銷商價格取得原材料,有效壓低採購成本,單項最多可再節省5%。透過上述三項措施整合,傳統產業業者最多可望減少15%至20%的整體營運成本。
助中小企業拓銷海外,「Team Taiwan」單一品牌策略強化印象
在出口拓展方面,經濟部也積極透過國際通路資源協助企業進軍海外市場。郭智輝表示,已要求貿易署強化全球據點功能,透過經濟部設立於海外的66個據點,協助企業媒合當地通路資源、布局市場,讓台灣產品更具可見度。
為提升品牌印象與行銷效率,經濟部推動「單一主品牌」策略,鼓勵以「Taiwan」作為傳產六大產業對外展示的唯一品牌標誌。郭智輝指出,消費者在參觀展覽時往往僅能記住三個品牌,因此與其分散記憶資源,不如統合為一個強而有力的台灣主品牌,提升整體辨識度。
他強調,這些措施將更具體、更有效協助台灣中小微型企業強化國際競爭力,在全球市場中穩健布局、穩定成長;他認為,台灣企業就像麻雀,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但遇到大老鷹依舊打不過,因此需要集結、互補,台灣企業互相應該當競合者,競爭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