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纖粽香 健康多一點

健康生活

端午節將至,粽香四溢,各式粽子紛紛上市,從北部粽、南部粽、鹼粽到客家粿粽,種類五花八門、各具風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傳統市售粽子常使用五花肉、鹹蛋黃等高油、高鹽的「紅燈食材」,或以滷汁拌炒配料,多屬高熱量、高脂肪、低膳食纖維食物,如食用過量,小心不易消化造成腸胃負擔,導致「吃粽體過重」!

為了讓市民在享受節慶美食的同時兼顧健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邀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營養師,分享粽子健康飲食及自製選購技巧,本次設計「纖纖養生粽」,掌握均衡飲食原則,以低脂、高纖等天然食材取代傳統餡料,簡單易做,端午佳節不妨與家人一起動手DIY,健康好食少負擔。

一、控制食量,小心高熱量!

粽子依烹調方式、餡料,熱量有所不同,市售粽子每顆約100-150公克,熱量約400-600大卡,吃1顆等同吃1.5-2碗白飯,因此建議1天以1顆為限,或與親朋好友分食。本次營養師設計「纖纖養生粽」,使用去皮雞腿肉、栗子等天然食材,取代五花肉、鹹蛋黃及花生等紅燈食物,1顆熱量約為253大卡,兼顧口感及健康,低熱量好享「瘦」。

二、全穀蔬果增纖維,細嚼慢嚥助消化

糯米黏性高,不易消化,食用時務必細嚼慢嚥。本次設計的「纖纖養生粽」使用十穀米取代部分糯米,餡料選擇香菇、杏鮑菇、胡蘿蔔及筍塊等蔬菜,可增加膳食纖維攝取,民眾也可選擇毛豆、黃豆等植物性蛋白食材做替換。建議用餐時也可搭配當季蔬菜和水果,如蛤蠣絲瓜、涼拌竹筍或竹筍湯等,讓營養更均衡,腸道順暢好健康。

【纖纖養生粽】

一、 材料(10顆):

(一)米料:糯米300公克、十穀米200公克。 粽餡:去皮雞腿肉200公克、生香菇100公克、杏鮑菇100公 克、胡蘿蔔50公克、鮮筍塊50公克、栗子10顆

(二)調味料:滷包、醬油、胡椒粉

二、 作法:

(一)米料:先將米洗淨,並浸泡至少3小時,建議浸泡過夜。把米 料浸泡後瀝乾拌勻,準備入粽。

(二)粽餡:雞肉洗淨切塊,生香菇、杏鮑菇、胡蘿蔔和鮮筍切片或 小塊;栗子洗淨泡水備用。用少許醬油、胡椒粉和滷包將雞肉 調味,醃製約半小時。剩餘香菇等餡料可稍微炒熟調味。

(三)包粽:粽葉清洗乾淨,若是乾粽葉,先用水煮或熱水泡軟後, 放上適量米料,包入雞腿肉和其他餡料,再加入少量米包好, 用棉繩將粽子綁緊。

(四)煮粽:把包好的粽子放入大鍋中加入足夠的水,水量覆蓋過粽 子。開火煮沸後轉小火煮1.5至2小時,定期檢查水量,必要 時補充熱水。

三、 營養分析(每顆):

三、選購食用有技巧,注意保存與加熱安全

包粽子挑選食材時,粽葉建議選擇無破損、乾燥,清香無刺鼻味,以及選購完整飽滿、粒型均一、有光澤的米粒。選購時應選擇有信譽的品牌或店家,注意製作與販售環境之衛生狀況,避免污染或變質。端午時節炎熱,細菌於7度至60度之間最易生長,為食品保存的「危險溫度帶」,因此應於購買後1小時內食用完畢,或立即冷藏、冷凍保存。冰過的粽子在食用前一定要「徹底加熱」,中心溫度需達70°C以上,方能有效殺滅病原菌,確保食用安全。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叮嚀,端午佳節品嘗粽子外,也不要忘記餐後適量運動,除了可以消耗多餘熱量,也可以幫助腸胃蠕動。以上訊息可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s://health.gov.taipei/)查詢。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