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罕見在周日發出6點聲明,除重申美元為最主要國際準備貨幣地位無虞,從33元升破30元,等於升值超過10%以上,央行不斷呼籲外資不要炒匯,趁機大賣美元,總裁楊金龍還一度說有「禿鷹」,實際上,電子大廠收到客戶的美元,不但提前償還美元借款,一位財務長說,「我們今天收到明天就要賣掉,越晚賣、賠越多。」
手上美元越晚賣,匯損就越大
人工智慧晶片領導廠商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的名言「the more you buy,the more you save」,買越多省越多,一位電子大廠財務長透露,由於新台幣急遽升值,收到美國客戶大批美元之後,同業是「The more you sell,The more you save」,賣掉手中美元越多,就賺越多。
新台幣兌美元行情,在4月6日當周從33.16大副升值之後,似乎啟動了一波升值走勢,在4月27日當周,一舉升破32.5兌1美元,直奔30.72兌1美元。即便在5月初,央行幾番喊話之後,似乎出手干預,新台幣從29.1貶回30.1,甚至到30.7,但5月底這周又升值回29字頭。
台幣的急升值,讓央行總裁楊金龍一度喊話有禿鷹,一家每個月有4億台幣營收的電子廠財務長說「台幣一升值破32.5我們就啟動避險機制…」他不諱言「雖然大家預期走貶,沒有人想到美元會貶值那麼快,不到2個月就從33貶值到29.9。」
收到客戶美元貨款,業務主管高興財務主管頭痛
財務長還說了一個業界公開的秘密,「誰收的美元多,誰就賣得多,尤其一個月收到客戶款10億美元以上了,你晚一個月賣掉,33升到30.5,就虧掉25億台幣。」他無奈地說,「收到美國客戶大款,業務主管很高興,我們財務主管很頭痛。」
台灣有超過100家上市櫃公司,每一個月,就能收到超過1億美元的客戶款,以今年4月的平均匯率和營收來算,當月收超過5億美元(超過200億台幣)的上市櫃公司,至少30家,鴻海、台積電、聯發科、緯創、廣達、華碩、和碩等都在列。
一位財務長說「這一波,晶圓廠賣最多美元,扣除掉資本支出,就要賣掉,抱在手上,就會大虧,組裝廠也賣很多,因為大家都預期美元會走貶。」如果沒賣掉,台幣又急升,「那麼我們財報上的未實現損失就變大,等於業外損失,毛利率雖然不會掉,但淨利率將減損。」
央行要穩定匯率,上市公司要追求匯損最少
另一方面,雖然有媒體報導,隨著新台幣升值,有公司開始還清美元貸款(還款也是還美元),業界解釋,是有這樣的公司,它們可能認為台幣不再升值了,如果認為台幣還繼續升值,就會等美元更便宜的時候,再一口氣還多一點。
各大上市櫃公司,尤其外貿比重高的公司,最近都頻頻請經濟專家、銀行的經濟分析師、智庫到新竹上課,報告的專題在「這一波美元會升到什麼時候?」
財務長對記者說,「我們找了好幾家過來講,專家有跟我們說時間、預測價位,但我不能告訴你。」他說,希望政府機關能理解,畢竟身為公司財務長,追求股東利益最大是首要目標,減少匯損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