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強化打詐措施、防堵人頭帳戶,目標降低示警帳戶發生,但近日有一道新的防詐措施,在端午連假期間湧入大批網友批評根本是擾民政策,更嘲諷:「防詐防到走火入魔!」
台灣銀行近日公告一紙新的防詐措施,宣布自5月29日起將對旗下的新台幣存款戶實施「久未往來帳戶」控管措施,只要是半年以上沒有提存交易記錄、且帳戶餘額過低,該帳戶將會被暫停自動化交易功能;若要恢復就必須回原開戶分行辦理。
半年沒有交易紀錄、帳戶低於1千元,台銀暫停轉帳、提領功能
台銀表示,這是基於保護存款戶的帳戶使用安全,避免遭受歹徒詐騙利用,才宣布實施久未往來帳戶的管控措施。
雖然台銀公告中並沒有指出帳戶餘額最低門檻是多少,但根據《信傳媒》致電台銀客服表示,帳戶餘額最低門檻為1000元新台幣,也就是說,若存戶超過半年以上沒有交易紀錄且存款餘額低於1000元的話,像是提款、轉帳等自動化交易功能都會被暫停使用,若想要恢復的話,本人必須回到原開戶分行辦理申請恢復。
台銀提醒,若存戶想要恢復往來,請本人持身分證明文件及原留印鑑,親臨原開戶分行辦理帳戶恢復使用申請;若不再使用該帳戶,也可辦理結清銷戶手續。
事實上,這項「久未往來帳戶」的控管措施並非只有台灣銀行獨有。像是凱基銀行先前已公告,自今年4月11日開始,針對台、外幣存款帳戶一年以上無提存交易記錄且帳戶餘額未達本行規定起息金額,將暫停帳戶交易功能。
對此,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王允中指出,如果一個帳戶已經很久沒有使用,但突然動用了,基本上視為「比較異常的樣態」,針對此類比較異常的樣態,銀行會去做一些相關處置,希望客戶到臨櫃再確認一下身分來證實該帳戶沒有疑慮,但各銀行做法也不同,金管會並沒有統一規定。
調降金融卡每日提款限額、約定轉帳改2天後生效
除此之外,為了讓現金不易被大量移轉,不少公股銀行也開始實施金融卡的每日提款額度,像是中華郵政也宣布從今年5月28日起,調降郵政金融卡每日提款限額,從由新臺幣15萬元調降為10萬元。
兆豐銀行更宣布旗下MegaLite數位存款帳戶,自6月23日起,沒有在臨櫃辦理數位帳戶提升權限者,金融卡提款額度每日累計提款限額將從現行的新臺幣12萬元大幅下降至新臺幣1萬元。這1萬元限額包含國內外ATM提款、國內外消費扣款、本行外幣提款機提領外幣、無卡提款及行動提款的總和。
另外,不少銀行也同步調整約定轉帳的生效日規定。像是中華郵政在5月中旬宣布,將從今年7月19日開始,將郵政金融卡的「約定轉入帳號」生效日,從「申辦日生效」調整為「申辦日後次二日生效」。
兆豐銀行也從3月25日起,也提供「T+2延後交易猶豫期」服務,辦理臨櫃國內匯款或轉帳服務的本行自然人存戶(不含法人戶),在辦理匯款交易後的第二個營業日,銀行才實際將款項匯出,存戶可在2天的猶豫期內求證是否遭遇詐騙,一旦確認是可疑交易,可於2日內(T日、T+1日)致電或返回兆豐銀行原交易分行取消匯款。
自然人憑證遭詐團冒用,多家銀行跟進喊停
值得注意的是,「自然人憑證」近來也頻頻遭到詐騙集團冒用,許多金融機構也注意到,用自然人憑證申辦數位存款帳戶,最後淪為示警帳戶的比例攀升,因此已有不少銀行陸續暫停用自然人憑證作為申辦數位存款帳戶的身分驗證方式。
儘管銀行頻頻出招,要防止詐騙犯罪蔓延,雖然立意良善,但也因為各家銀行的做法及標準不一致,難免造成一般民眾的不方便,建議金融機構在實行相關打詐措施之前,還是多加思量如何能讓政策更貼近實際民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