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前奏曲》有多特例?有多風險?談特殊年金的差別待遇

年金改革

年金改革向來是高度爭議的政治行動,牽涉國家財政、資本家競爭力、福利領受者的資格權利,以及世代或職業之間的利益衡平,因此自從蔡英文政府首次執政推動年金改革之初,黨派角力、社會抗議,甚至家庭內飯桌上的衝突不斷;後來,蔡英文政府運用完全執政的政治優勢,三讀通過軍公教職業退休金改革法案,長年為人詬病的優惠存款政策落日,並且逐年調降相對優渥的所得替代率。

然而,本以為塵埃落定的軍公教職業退休金改革,由於軍公教族群對於利益損害始終存在不滿,日後每逢選舉期間都會提出暫停刪減、甚而恢復所得替代率的主張,而去年大選後的政治局面出現變化,為反年金改革運動打開機會之窗。2024年1月13日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的投票結果,雖然仍是民主進步黨的賴清德總統接續執政,但立法院的權力結構已非如蔡英文政府期間由民主進步黨取得絕對多數,在野的中國國民黨拿下52席、台灣民眾黨則是8席,在兩黨的合作之下掌握過半席次,主導整體國會法案的走向。

國會權力秩序重新洗牌,反改革借力使力

軍公教族群作為支撐中國國民黨的社會基礎,必然在年金改革法案施以相當的政治壓力,加上政府對勞工保險挹注大量預算而未進行任何變革,均推促著中國國民黨來翻盤八年前通過的改革法案,於是今年1月7日和台灣民眾黨聯手三讀修正《警察人員人事條例》,包括警察、消防、海岸巡防、移民及空中勤務總隊人員之每月退休所得替代率,年資36年以上的所得替代率最高為80%,同時不再逐年減扣且溯及已退休者;行政院雖然在4月1日召開臨時院會通過覆議案,提出五大窒礙難行之處,特別是影響國家財政紀律與制度公平性,但隨後又於在野黨的人數優勢之下遭到否決,決議維持原案。

另一方面,相較於選擇在今年退休、相同年資的公務人員,所得替代率最高不過66.5%,兩者差異不可謂不大。因此,也引發全國公務人員協會要求比照辦理的連帶效應,隨即獲得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的呼應,承諾下會期會將《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修法列為優先法案。

條件高人一等的特殊年金

事實上,不少國家會給予危險或勞力的從業人員,基於從事這些工作本身的艱困條件、持續衰退的工作能力,或者是帶來立即或後續的健康風險,給予特殊年金供給。比較常見的危險或勞力的職業,例如隨年齡增長而能力下降的航空機師與芭蕾舞者、高度體力負荷及不規律工作時間的公車與火車駕駛、電工、礦工、海事人員與護理師、面臨心理壓力的記者與教師,以及涉及國防與治安的警察、軍人與消防員。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出版的《2023年金概覽》(Pensions at a Glance 2023)的報告指出,不同國家對於危險或勞力工作的適用對象標準與補償作法並不一致,有些國家針對大量高風險或高強度職業建立專門退休供給,部分國家僅對於少數特定高風險或勞力職業給予提早退休選項,同時也有國家的特殊年金只納入傳統上被視為高危險的國防與治安,而還有國家則是完全未有提早退休的制度設計。

特殊年金的正當性與合理性

然而,過去的十多年來的政策思維已經出現典範轉移,從原先提早進入退休階段走向鼓勵高齡老人持續留在工作職場,許多國家為解決人口老化趨勢所衍生的財政風險,積極連動法定退休年齡與平均餘命的變化,也就是說延後退休與高齡就業是當前的主流,加上目前多數國家逐步整併不同年金方案或至少將資格條件調整為相同,都意味著過去特殊年金方案慢慢失去正當性。另一方面,在特殊年金的適用對象相對寬鬆的國家,發現許多享有福利高人一等的職業,實際上並不存在危害健康或高死亡率的風險,當初建立特殊年金的原因不過是希望提高求職誘因。

因此,這些國家開始重新思考危險或勞力工作的特殊年金方案,著手退場或收緊危險或勞力職業的退休待遇,尤其是具有無法工作到最低法定退休年齡的職業,以及最初非健康因素所建立的特殊年金,變得難以自圓其說;而且,對於現代社會的個人來說,不會只被限定在單一工作或專業,從一而終的職業慣例已成為過去式,所以在既有組織內的工作變動或轉換至其他職業是接下來必須思考的政策方向。

換句話說,思考危險或勞力負荷相關職業的問題,已經從「年金政策」導往「勞動市場政策」,譬如透過修訂職業安全衛生規範及勞動法令來改善危害健康的勞動條件與預防工作,但現實上有些工作根本無法徹底排除健康風險的可能,因而工資報酬補償與可近性高的失能保險也是重要的政策環節。再者,從高齡勞工維持生產力或續留(或重返)就業市場的角度來看,提早退休的政策選項不合時宜,必須導入有助於促進職業轉換的終身教育與職業訓練政策。特殊年金方案會在時代演進下退居幕後,永久性退出就業市場不再是面對危險或勞力工作的應對之道。

警察人員承受高度工作風險,同時執行勤務又需有良好體能,所以制度上給予相對優渥的工資與提早退休的選項是可以充分理解的,惟作為提高所得替代率的理由並不合理,應以健全裝備、增補員額來減緩工作現場的高危險性,另一方面政策上可協助提早退休者轉業來持續貢獻社會,過高的退休所得替代率反而可能是投入就業市場的阻礙。在公務人員方面,普遍既非危勞、能力下滑或花花班等工作特性,亦缺乏合理論述來說服社會接受退休待遇必須更加慷慨,只是因為受到大罷免行動的影響,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現下按兵不動,難保未來不會重新啟動修法,值得各界持續觀察與監督。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