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總統大選結果深夜揭曉 李在明呼聲高 中間選民成關鍵

東北亞

南韓總統大選於6月3日正式展開投票,選民自清晨6時至晚間8時間可前往全國1萬4,295處投票站投下手中選票,選舉結果預計深夜可初步揭曉。這場選舉是在前總統尹錫悅因戒嚴風波遭憲法法院彈劾下台後舉行,備受國內外矚目。由於新總統將在選後隔日立即上任並展開5年任期,如何迅速穩定政局、重建民心成為選後最大挑戰。

為何重選總統?

尹錫悅去年底頒布戒嚴令,引發憲政危機,最終在今年4月遭憲法法院裁定彈劾,提前結束總統任期。此次補選選出的新總統將不經職務交接,直接就職,肩負重整民主秩序、克服經濟與安全困境的艱鉅任務。

除內部動盪外,新任總統也需緩解保守與進步陣營長期對立、彌合世代與社會矛盾,並提出具體對策因應北韓挑釁與外交調整壓力。

李在明民調領先,政壇再起挑戰大位

在三位主要候選人當中,曾任京畿道知事的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民調支持度領先,其主要對手為國民力量黨的金文洙與改革新黨的李俊錫。根據韓聯社援引的最新數據,李在明支持度達49.2%,金文洙為36.8%,李俊錫則獲約10%。

李在明此次再度挑戰總統寶座,打出「終結內亂」的口號。他2日在政治故鄉京畿道城南市舉行選前最後一場記者會,強調選票能改變歷史,並呼籲民眾共同守護民主。

選情激烈攻防不斷,搖擺選民成關鍵

由於南韓自5月28日起進入民調發布靜默期,實際選情發展成謎。兩大黨在此期間針對李在明的家庭問題、保守派網軍刷評等議題激烈交鋒。雙方皆聲稱選情已出現轉變,最終選戰結果仍將取決於高比例未表態的中間選民。

韓國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表示,選票開出後,最快於當地時間晚間12時(台灣時間3日晚上11時)可初步掌握趨勢,完整開票作業預計在翌日清晨6時前結束。

李在明外交路線:強調務實與平衡

李在明提出的247項政見主張外交實用主義,倡導韓美同盟深化、韓中修補關係與韓日合作穩固。他強調對中、美、日三國維持平等互動,並強調外交應以國家利益為中心,避免選邊站。

針對北韓議題,李提出分階段無核化與強化韓美聯防,並聚焦人權與互惠對話,相較前總統文在寅更顯務實。他明確指出,目前兩韓關係已幾近斷交,不宜操弄政治象徵。

對手對李在明親中形象提出質疑

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則主張「阻止一黨獨裁」,訴求實現政黨輪替。他選前造勢行程遍及濟州、首爾等地,企圖拉攏年輕與中間選民。他對李在明的「親中」形象提出質疑,強調南韓外交應更加靠攏美國,並對北韓採取強硬立場。

改革新黨的李俊錫則提出「新保守主義」理念,主打世代交替與政治改革,雖無法與兩大黨匹敵,但仍可能影響選舉走向,特別在部分青年選民中具一定吸引力。

專家觀察:選舉成李在明與反對勢力對決

南韓淑明女子大學政治學教授姜珠鉉分析指出,本次大選本質上是李在明與反對勢力之爭。儘管存在政治爭議,但李的支持度一直穩定,尤其在京畿道等地具強大組織動員力,將是他勝出的關鍵。

無論最終由誰當選,新總統都將面對政治信任崩解、經濟放緩、社會撕裂與外交不確定等多重壓力。外界普遍認為,下一任領導人若無法展現團結、務實與包容的領導力,將難以撫平此次憲政危機後留下的傷痕。里在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