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今年的股東會不太一樣了,董事長魏哲家主持風格明顯和以前董事長劉德音大不相同,發問的股東更多,發問的股東裡面代表法人機構的股東更多,外資持有人、國泰人壽,全家三代都是台積電股東的提問人一個一個站上發言台,有人想發問、有人趁機替自己公司打廣告,「小何麗玲」繼續來送花。
發問的問題,10題裡面9題都是關於風險,反映9百多元的股價,令大家都很不安,川普、日本2030地震,中國會不會打台灣、台幣匯率、美國設廠等等,本以為首次面對股東的魏哲家會回應的慌亂,沒想到他台風穩健、對答如流,還發明了許多金句、妙語,以下為讀者整理。
我們變成世界第一不是因為不小心,沒這回事…
魏哲家被問到機器人是否反應在營收、獲利中,談起台積電的技術領先業界,因此獲得客戶(伊隆馬斯克)信賴下訂單,而不是下給對手三星、英特爾,講到「我們技術世界第一」這句話,意思是三星的3奈米還趕不上台積電。
我看起來像流了血汗嗎,這麼胖,怎麼可能…
這句話不是在股東會上說的,魏哲家會後受訪時被媒體問,台積電網傳是血汗工廠,工程師不僅工時過長且需24小時待命,他說不會有9萬名員工都在血汗中過活,台積電選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在台灣吃鼎泰豐和在美國吃鼎泰豐 不一樣,在美國…不好吃又貴(台語)…請不要紀錄
股東關心到美國設廠成本會增加多少,侵蝕多少的獲利能力,台積電過去一向的回答是「為獲取客戶的信賴」、「為了滿足當地客戶的需求」,但也不諱言,引述創辦人張忠謀的話,美國成本太高會影響競爭力,倒是魏哲家用小籠包來妙喻,是台積電第一人。
所有的客戶沒有一個不積極,每個都說我明年不得了,但全部加在一起就超過全人類的需求…
晶圓代工廠投資龐大,為了減少風險,都請客戶預設明年、下半年的需求,好做排程,資訊流落到外部,就變成對市場的看多還是看空,有股東擔心台積電未來是否遭遇整個產業over booking、超額訂單,導致產能過剩,魏哲家回答說,台積電自己對客戶說出來的預期都很小心翼翼,因為每個客戶偶爾過度樂觀…

謠言滿天飛…上次是英特爾,這次回答中東,下次回答非洲…答案是不會, 結束了
外電以獨家消息稱,台積電評估要不要去阿聯酋設立先進晶片廠,其實對所有跑半導體的記者來說,這個答案非常明顯,業界早就開玩笑,到時候連南非都有台積電,但仍有股東不安地問,國外媒體《彭博社》、《路透社》多次以「獨家」報導台積電動向,大概9次只中1次,這事也不例外,魏哲家好氣又好笑地回答,他的口頭禪「結束了」,意思是「這件事情很單純,不需要再問了」、「就是那麼簡單」。
心裡想的事情…嘴巴不能講
股東都很擔心川普對半導體關稅、新台幣升值對台積電獲利的傷害,就有股東建議,要不乾脆漲一波晶圓代工費用,一次抵銷掉這些衝擊,又可以維持毛利率,魏哲家聽到笑呵呵,因為這可不是他說的,是股東說的,大客們,蘋果、輝達、高通、超微,聽到了嗎?於是他回應這句「心裡想的事情…嘴巴不能講」。
如果那麼容易被偷走,台積電不會是今天這樣子
一直以來,疑美論伴隨著台積電會變成「美積電」,有股東再次問起,台積電到美國去以後技術會不會外洩,但在晶圓代工專業領域,例如在台積電法說會上,魏哲家面對法人機構,不會有人問這種問題,一般的場合,例如上次魏哲家在公開場合又被問技術會不會因為去美國就外洩,他說「就算整條生產線給你,你也不會做」。
AI的需求,說供不應求,講出來有點不好意思
股東問起人工智慧市場是否依然維持熱度,客戶是否看好前景,有沒有受到關稅的影響,魏哲家回答,到目前為止沒有大客戶有調整的動作,台積電仍努力滿足客戶的需求,意思是產能滿載,最後他用了「供不應求」四個字,但也好像顯示台積電不夠努力交貨,他後來還說了一句「我們正在努力中…表示還是不夠,這不要講出去」。
去了美國白宮,回來又見了總統,有點累…
談到地緣政治問題,美國對中國禁令,川普要台積電去美國投資話題,股東問起,魏哲家常說的是「這些都不是台積電可以決定的」,「這是政府對政府的問題」,例如對中國禁令,他也說台積電就是盡力去做,去防止客戶的客戶的客戶違規了。
我什麼都不怕,我只怕全世界經濟往下掉
整場的股東會,股東的發問圍繞著風險議題,關稅衝擊、政治衝擊、地震衝擊,有終歸一個字「怕」,因為現在台積電散戶股東超過100萬人,就多了100萬個可能會害怕的投資人,現場股東的提問只是反映這個現象,魏哲家也看出來了,他說,關稅要是有衝擊也是對全球經濟成長威脅較大,客戶對AI的需求是仰賴蓬勃的市場需求,因此他說最值得擔憂的,還是經濟成長下滑。
為什麼多了一個「全球」兩個字?因為現在台積電已經在日本、德國設廠了阿,台積電已經是世界的台積電、日不落晶片帝國了,如果輝達的晶片再賣給產油國,那麼連產油國的GDP也是台積電會考慮的變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