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總統大選》李在明當選 華府有人憂心首爾與華盛頓醞釀「靜悄悄的危機」

南韓

南韓6月3日舉行第21屆總統大選,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以49.4%得票率確定當選總統,超過國民力量黨金文洙的41.1%,這也是時隔3年來首次政權交替。

在當地時間4日上午6時21分(台灣時間上午5時21分)李在明的6年任期正式開始,所有總統權限已移交至李在明手中,他打算提名金民錫為國務總理。

李在明將成為南韓近十年來權力最大的總統

選管會發布的最終計票結果,李在明得票率為49.42%、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為41.15%,改革新黨候選人李俊錫為8.34%。李在明的得票率並沒有超越朴槿惠當時當選過半的得票率。

紐約時報認為,李在明將成為南韓近幾十年來權力最大的總統之一。由於南韓的政治權力多集中於總統職位,而李在明也將掌握對國會的重大影響力,因為他所屬的共同民主黨在國會中擁有壓倒性的多數席次。

接近八成,創下史上最高投票率

6個月前,時任總統尹錫悅在去年12月3日深夜閃電戒嚴6小時,在野黨主席兼議員李在明在國會發動彈劾尹錫悅,今年4月初,憲法法庭裁決通過尹錫悅的彈劾案,尹錫悅被罷黜下台,南韓提前舉行總統選。

李在明聲稱,這次選舉結果是對尹錫悅戒嚴令以及國民力量黨未能與戒嚴令劃清界限的「審判日」。

選管會統計,在4,439萬合格選民中,約79.4%、接近八成參加投票,這是自1997年以來南韓總統選舉投票率最高的一次。

投票結束後,李在明在國會外向支持者發表簡短講話,表示他將履行職責,團結國家。他說:「我們有能力依靠我們人民的共同力量來克服這一暫時的困難。」他也誓言要重振經濟,並透過對話和實力尋求與擁有核武的北韓實現和平相處的目標。

李在明勝選,將開啟亞洲第四大經濟體南韓政壇的巨變,並且可能重塑南韓的政治領導層和美國重要盟友的外交政策。

《路透》報導分析,獲勝者必須應對諸多挑戰,包括南韓社會深受兩黨對立撕裂的創傷,以及南韓經濟受主要貿易夥伴和安全盟友美國保護主義的衝擊,步履蹣跚。

李在明傾向與中國、北韓和解

李在明承諾推動南韓改革,並表示南韓在崛起為新興民主國家和工業強國期間建立的政治體制和經濟模式已不再適用。

新總統也主張創新和技術投資,但李在明主張更加公平的社會福利政策,幫助中低收入家庭。外交政策方面,李在明將對中國和北韓採取更和解與寬容的態度,但也承諾將延續尹錫悅時代與日本接觸的政策。

大選前,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曾經批評李在明為獨裁者,還批他領導的共同民主黨是怪物,並警告說,如果這位前人權律師當選總統,沒有什麼能阻止他們隨便修改法律。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的研究員Andrew Yeo也隨即發布一篇報告,評論李在明當選,對美韓關係的影響。

Yeo評論說,過去6個月,由於民選總統缺位,當選總統李在明必須重塑大眾對韓國最高權力機構的信心,並且穩定經濟情勢。在維護正義和問責的同時,他必須對抗政治對手的報復循環。新政府也必須將注意力轉向緊迫的外交政策議題。在與川普政府進行艱難的貿易談判之際,維護美韓同盟將是新政府的首要任務。

認為台灣安危與南韓無關

其實李在明過去在外交與安全議題經常發表具爭議或激進的言論。立場上,更傾向與中國及北韓和解,尤其強調中國是南韓重要貿易伙伴,也曾批評尹錫悅政府「刺激中國」,直言「中國跟台灣國內問題變成怎樣,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他在這次競選期間接受《時代》專訪被問及「若中國武力攻台,韓國是否應該援助」時,他回答,「等到外星人即將入侵地球時,我再來思考這個問題。」外界認為,李的說法聽起來一派輕鬆,但反映的就是他一貫的態度:台灣安危與南韓無關。

不過他一再強調南韓與美國的同盟是國家外交政策的基石,並強調維持首爾—華盛頓—東京三邊安全夥伴關係的必要性。

華府有人憂首爾與華盛頓有「靜悄悄的危機」

為了贏得中間選民和搖擺選民的支持,李在明轉向右派,將自己定位為更溫和的候選人。儘管南韓進步派通常主張從美韓同盟關係當中獲得更多自主權,但是李在明在競選期間表示堅定支持美韓同盟。

然而,華府有些人擔心,首爾和華盛頓之間關係可能醞釀「靜悄悄的危機」。保守派、甚至一些中間派人士都對李在明的中間立場持懷疑態度,認為他更像是投機份子,而非務實主義者。

南韓執政黨內部更具意識形態驅動的進步派人士也可能敦促在李明讓首爾和華盛頓保持距離,尤其是因為川普政府減少對朝鮮半島的安全承諾,或是迫使南韓超越舒適區遏制中國勢力。

近幾年,李在明呼籲對中國等鄰國採取「務實外交」。儘管李在明承認北京日益強硬,但是他認為首爾應該與北京合作。此外,他還表示:「公開對抗既不符合韓國的國家利益,也不符合南韓與華盛頓的聯盟。」

然而,瞬息萬變的地緣政治和對北韓政策的共同利益,也可能促使韓美同盟比目前認為的更具靈活性和一致性。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