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砍除636億元地方一般性補助款引起在野與地方政府熱議,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陳淑姿於今(4)日在答詢中首次提及,當初主計總處曾提出三種方案給行政院,最後由行政院長卓榮泰拍板定案,選擇刪減地方一般補助款25%。
她也坦言,此次事前未與地方政府溝通,過去也無類似前例,引發多位在野黨立委批評行政程序粗糙,破壞預算制度穩定性與對地方的信任。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4)日排審民眾黨團提案「要求行政院立即足額撥付一般性補助款」,邀請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陳淑姿、財政部長莊翠雲,以及台北市副市長林奕華、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等地方政府代表列席。
砍636地方補助款誰拍板?陳淑姿透露是行政院長
行政院統刪中央給各縣市的一般性補助款25%,引發在野怒火。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在5月28號備詢時表示,此方案為主計總處向行政院提案的,並由院長卓榮泰拍板定案;此次財委會,陳淑姿也再次證實所言屬實。
在民眾黨立委黃珊珊質詢時問及,此次中央決定大砍地方補助款是由誰拍板,「是行政院?還是總統府?」。陳淑姿回答,「是院長」,接著她補充,當時主計總處有提供幾個方案給院長進行選擇。
在後續立委黃國昌質詢時,陳淑姿進一步透露,總計有三種方案,另外兩個方案,分別是「刪債息」、「(地方補助款與債息)各刪一半」;最終院長卓榮泰選擇砍地方補助款。
坦言事前未通知地方也並無前例,立委痛批:想怎樣就怎樣?
黃珊珊續指,過去中央總預算遭到立法院統刪時,是否曾刪除地方補助款。對此,陳淑姿明確表示「沒有」,畢竟以前刪得少;當黃再追問,是否有行政院主動刪減地方補助款時,陳也坦言「沒有」。此番發言顯示,此次預算爭議與過去處理慣例確有出入。
而後,黃珊珊進一步質詢財政部長莊翠雲,當初修法調整財政收支劃分法(財劃法)時,財政部曾強調將與地方政府充分溝通。然而她質疑,這次刪減地方補助款是否真的有與地方討論?
莊翠雲回應對此「不清楚」,而陳淑姿則明確表示「沒有」,也就是直接發文通知。
黃珊珊痛批,行政院如今的作法猶如認為「權力在我手上,想怎樣就怎樣」,導致本已通過的預算,還要再度提案處理。重創預算制度的穩定性與程序正當性。
陳淑姿喊中央遭通刪940億過大,窒礙難行是「不得不」的選擇
針對行政院刪減地方一般性補助款一事,整理陳淑姿在立法院答詢時的說法,他指出,立法院此次刪減中央政府總預算高達2,076億元,其中通案刪減940億元,並要求行政院自行調整636億元預算,但由於刪減幅度過大,涉及國防、外交及教育等無法動支的項目,導致行政院「窒礙難行」,才會不得已刪減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補助款。
陳淑姿強調,行政院已窮盡所有救濟程序,包括向立法院反映及提出覆議,但立法院最終仍維持原案,因此目前已循程序聲請釋憲,後續將視釋憲結果再行處理。
她也指出,即便刪減了一般性補助款,中央今年對地方的整體補助仍有所增加,包括台北市比去年多82億元、新北市增加約68.5億元、台中市增46億元、桃園市增53億元。陳淑姿強調,中央依據財力衡酌補助,並未違反相關法規。
不過,政大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黃耀輝等專家學者皆批評,主計總處此舉已違反《預算法》及《財政收支劃分法》,與行政院說法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