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風「最佳辯士」遭陽明交大等四校醫學系撤銷錄取 台大教授批學習歷程制度問題很大

教育議題

一名錄取陽明交大、北醫等四校醫學系的高中生,因在學習歷程中將「單場優秀辯士」寫為「最佳辯士」,遭網友踢爆後接連被陽明交大、北醫、中山醫、中國醫等校取消錄取資格。該事件一時激起千層浪,引爆社會對學習歷程採計制度荒謬設計的全面質疑。國教行動聯盟今(5)日發表聲明,呼籲教育部應立即廢止學習歷程採計制度,重建升學制度的公平與公信。

學習歷程將「單場優秀辯士」寫成「最佳辯士」,四校醫學系取消錄取

該名學生在社群平台分享自己申請大學的學習歷程檔案,未料卻因其中一項辯論賽獎項誤植為「最佳辯士」而被質疑誇大不實。即便他事後補件說明,仍遭陽明交大以「陳述與事實不符,影響考試公平性」為由,取消錄取。北醫也以「重視招生過程公平與嚴謹」為由撤銷其資格。

原錄取五所醫學系的他,目前已有四校明確表態不予錄取,引發對於處分比例原則的爭論。不少學生及家長指出,若真以如此標準審查,恐怕有大多數的歷程檔案都該被撤銷,因「誇大、代寫」已成升學圈內不公開的秘密。

國教盟:不是個案,是制度性錯誤

國教行動聯盟指出,這起事件並非特例,而是制度性錯誤的具體展現。學習歷程制度將未經查核的個人資料納入第二階段審查,導致學生為迎合制度需求,不得不誇大其辭。「這不是學生誇張,是制度誘發造假」,國教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

王瀚陽並質疑,教育部早在2024年就承諾進行學習歷程制度全面檢討,但至今逾一年未見成果。他呼籲,應儘速公告廢除學習歷程作為第二階段審查依據,才能從根本改善不信任的升學環境。

三大警訊浮現:造假難防、資源浪費、教師無所適從

根據國教盟調查,113學年度共有7萬8187人申請學習歷程檔案,卻有超過1萬5000份無人審閱,占比約19%,形同浪費人力與平台資源。而教育部相關調查也顯示,69%高中教師坦言無法掌握大學審查標準,61%表示無力設計合適的歷程作業。

更有家長坦言,為了提高孩子錄取機率,不惜花兩萬元請補習班代為潤飾學習歷程檔案,最終成功進入知名國立大學。此等現象突顯制度流於形式、極度主觀,既無查核機制,亦難確保公正。

台大張耀文:制度設計粗糙 毫無查證能力

長期關注考招制度的台大電機系教授張耀文批評,學習歷程制度耗費行政成本,卻未能提升教育品質。他指出,制度雖規定歷程資料須經高中「認證」,但實際上無法律約束力,亦無人力查核,徒增學校負擔。

「學生可以自稱多益990分,大學根本無從查證,這樣的制度怎能維持公平?」張耀文說。他呼籲,應將資源回歸師資、教學與設備,聚焦教育本質,而非讓學生為了升學玩弄文書遊戲。

學生觀點:所有的學習歷程都應該要大清查

此次事件也在學生圈內引發強烈反彈。有學生指出,學習歷程本質已淪為軍備競賽,人人都在膨風、代寫,甚至請老師或補習班潤稿早成常態。

「今天這位學生只是倒楣,因為他把檔案放上網給大家看,被肉搜後學校就照單處分,這真的公平嗎?」有學生批評校方根本是迎合網路壓力,沒有站穩教育立場。更有人指出,若大學教授論文造假都未必會被立刻開除,那高中生的膨風為何要撤銷全部錄取?

國教盟總結表示,學習歷程制度雖以「多元評量」為名,實則成為文書競賽與壓力來源。學生需記錄三年歷程,卻在升學時被當作文案篩選工具,完全背離教育初衷。他們主張,教育部應於2025年8月前正式廢除學習歷程第二階段採計,重建社會對升學制度的信任。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