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鈴木汽車(Suzuki Motor)因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導致關鍵零件短缺,自5月26日至6月6日間暫停在日本國內生產旗下小型車「Swift」的部分車型。這是中國出口管制首次直接衝擊日本汽車製造業,業界擔憂,若情勢惡化,恐將擴及更多車廠與全球供應鏈。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此次停工主要因使用稀土製成的電機零件難以從中國進口,導致採購流程延誤。雖然鈴木未說明停產具體原因,但外界推測,部分「Swift」車型搭載簡化型油電混合系統,若僅停產該類型,將影響整條生產線的效率,因此乾脆一併暫停其他車型生產。
稀土出口受限,全球汽車業連鎖反應
稀土金屬是電動車(EV)與混合動力車(HV)馬達不可或缺的材料。中國生產全球70%以上的稀土,更掌控超過九成稀土磁鐵加工市場。作為報復美國加徵關稅的手段,北京自4月起對鏑、鋱等7種稀土金屬的出口實施許可制度,導致全球供應吃緊。
美國福特汽車(Ford)5月底也因稀土短缺,被迫暫停芝加哥廠的Explorer SUV生產線。歐洲汽車供應商協會(CLEPA)表示,多家歐洲汽車零件廠因供應中斷被迫停工,且情況恐在三到四週內惡化。
出口許可審核牛步,國際外交施壓升高
CLEPA指出,自出口限制實施以來,歐洲企業已遞交數百件稀土出口申請,但僅有四分之一獲准。中國審批進度緩慢,讓包括印度、日本與歐洲的外交官及企業高層緊急奔走,希望與中國官員會面施壓加快許可流程。
消息透露,日本預計派出商務代表團於6月初赴北京與中國商務部磋商;歐洲多國外交官近週來也頻繁尋求緊急會談;印度方面則正組織汽車產業高層,準備前往中國進行協調。
德國BMW示警,夏季恐見更大規模停產
德國BMW表示,其部分供應商因稀土短缺受到衝擊,雖目前自家工廠尚能維持生產,但情況緊張。德國汽車工業聯盟主席穆勒指出,若中國不盡快發放出口許可,歐洲車廠夏季將難逃生產中斷命運,屆時恐造成當地經濟進一步受創。
歐盟與日本駐北京代表機構未立即回應媒體置評要求,但中國歐盟商會秘書長唐亞東對此表示:「對汽車與電子業而言,這是極為緊急且關鍵的時刻。」他警告,部分企業最早可能於本週內停產。
車廠尋求替代方案,不惜轉移產線到中國
面對供應鏈危機,至少四家大型車廠正競相尋找替代方案,有企業甚至考慮將部分馬達或零組件生產線轉移至中國,以規避出口限制。其中一項策略為,先在美國製造馬達,再運送至中國進行磁鐵組裝,藉此繞開中國對磁鐵出口的限制。儘管此舉會增加運輸與關稅成本,但相較於全面停產已是「不得不然」。
此外,有業者考慮改回傳統無稀土馬達技術,或取消高階車內配備,如電動調整座椅或高階音響系統,以節省磁鐵使用量。
全球尋找替代來源,供應仍難匹配需求
雖然歐洲與亞洲汽車廠正尋求從中國以外地區取得稀土磁鐵,但根據業界說法,目前全球其他地區的供應量遠不足以填補中國的空缺。一位歐洲供應鏈負責人表示:「即使找到替代來源,短期內仍無法支撐全球汽車業的龐大需求。」
川習通話在即,出口管制成貿易談判焦點
美中雙方5月曾在瑞士達成關稅休戰協議,中方原本承諾放寬對稀土磁鐵出口的限制,惟執行進度緩慢,引發美方不滿。白宮發言人李維特證實,美國總統川普預定本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稀土出口限制預料將是會談重點之一。
川普日前已公開指責中國違反日內瓦協議,中國商務部則回應「堅決反對無理指責」,外交部也已提出嚴正交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