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貴就不蓋了?13萬戶社宅興建計畫一年後「進度0」 民團轟行政院拖賴清德後腿

居住政策

興建社宅不能只動口不動手!總統賴清德於選前承諾將在蔡前總統興建12 萬戶基礎上,8年間再「增加」興建 13 萬戶,達總數 25 萬戶;然民團卻赫然發現,內政部去(113)年八月即完成的 13 萬戶社宅興辦計畫,行政院至今仍未核定,政見恐無法如期達成。

對此,OURs 都市改革組織、崔媽媽基金會等民團今(6)日召開記者會,並邀請三黨立委包含牛煦庭、張宏陸以及黃珊珊等人出席,呼籲行政院別拖總統後腿,盡速核定內政部提出的 13 萬戶社宅興辦計畫,並出面協助內政部解決興辦「財務」問題,落實 25 萬戶社宅政見承諾。

興建社宅又貴又慢...還是發錢好了!民團憂政府政策過於短視

為何行政院遲遲不核定呢?一言以蔽之,就是認為內政部所提的八年所需2,046億元的財務需求方案「太貴了」。

不過,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表示,首先,社會住宅本為準社會福利政策,基於照顧弱勢與可負擔租金的政策目標,本就不可能透過租金回償興建營運成本,皆需要政府持續性的經費補貼。因此財政、主計部門總掛嘴邊的「財務自償」,根本是胡說八道的外行話。

第二,呂秉怡說,行政院對「直接興辦社宅」經費2,046億元有諸多意見,但卻對八年將累計支出高達3,002.2億的「租金補貼」與「包租代管」,直接予以核定,著實矛盾。

「妥善管理的社宅使用年限可達50年,期間可幫助8至15個家庭」呂表示,在此期間的租金收入可回收部分成本,其餘則透過補貼;反觀租金補貼、包租代管則屬連續性現金補貼,隨著時間推進,補貼金額也會水漲船高,累積支出將大於社宅補貼,卻什麼都沒留下。

政府政策迷失初衷、核心方向搞錯,同時也短視。呂秉怡直言,政府覺得興建社宅太貴、過於「細水長流」,因此寧可選擇租金補貼等更加立竿見影的累積性差的方式,「政府若沒有心想做,就會想出千個理由拒絕施行」。

內政部難為無米之炊,房地合一稅97%全用在長照

民團認為,13 萬戶社宅既然是賴總統的政見承諾,就不應否認內政部依其專業所列的「財務需求」,而是誠實面對補貼的財源能從哪來。對此,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建議2點-增加房地合一稅用於住宅政策之分配數、協調地方採「長期廉租」提供土地,而非要求中央以市價購買

財政部於112年修正辦法,規定房地合一稅扣除地方統籌分配額後,獲配給住宅政策或長期照顧服務之金額,各不得低於餘額10%,因此113年住宅政策才被獲配89億元。(圖片來源/民團提供)

首先開源部分,即要從「房地合一稅」開刀,彭揚凱指出,補貼社宅主要透過住宅基金,其除既有財源外,根據法規,該稅課收入也應用在「住宅政策」及「長照服務」支出。

然實際狀況是直到「房地合一稅」上路八年,也就是去年後才首次分配給住宅部門,彭揚凱表示,至今房地合一稅累計收取 2,795 億的稅款中,住宅基金只獲分配 89億,僅佔3.2%

屬財委會立委的黃珊珊補充,其實長照其實不應僅用稅收來填補財務,應該要設額外法源,發展長照保險,讓民眾共同承擔未來所需的長照服務,才能永續,將房地合一稅回歸居住正義用途。

「要內政部馬兒跑又要馬兒少吃草並不合理」他表示,過去雖然常常對內政部有些微詞,但這次真的要替他們喊冤,內政部寫了十分詳細的《百萬戶租屋家庭支持計畫》(114-121 年),其中內政部爭取將稅收撥補比例提升至30%,以補足興辦所需資金,但遭行政院否決。

行政院一方面要求興建社宅進度須達標,另方面卻連法定財源都不給予合理分配,內政部可謂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地方整合土地賺飽飽,卻還要中央給錢幫蓋社宅?

再來是協調地方政府採「長期廉租」提供中央社宅土地。彭揚凱坦言,內政部社宅計畫中,預計將花費 801.3 億元跟地方政府買土地,成為最大項的支出項目,佔總支出近四成。問題是,為何要用價購?

行政院於112年要求各縣市辦理整體開發時,直轄市應留設5%、其餘縣市應留設3%土地,供興建社宅使用;不過,中央卻要求內政部要另編預算向地方買地。

值得注意的是,彭揚凱指出,地方政府、特別是六都,透過標售整體開發取得的土地皆取得鉅額的盈餘。依98至112年統計數據,扣除開發成本後,六都透過區徵、公辦重劃,已有超過 1,500 億元的收益,甚至土地都還沒賣完。

依 98~112 年統計數據,六都透過區徵、公辦重劃合計取得約 537 公頃土地,截至 112 年累計僅標售其中 47%,扣除開發成本後已有超過 1,500 億元的收益。(圖片來源/民團提供)

在此狀況下,中央掏錢蓋社宅幫六都解決居住問題,卻還要再編列預算來購買地方的土地才能做,顯然不合理。特別是在財政劃分法修法之後,彭揚凱表示,六都財政收入明顯提高,理應承擔更多的責任。

因此,彭建議,行政院應出面協調,比照目前國營事業與軍方土地,讓六都採「長期廉租」方式提供土地,降低內政部購地經費壓力。

甚至,行政院應督促並支持內政部修法,將社宅用地列為整體開發地區的必要公共(社福)設施,制度性的解決社宅用地取得財務問題。

民團認為,以上兩點才是真正省大錢的重點,彭揚凱認為,若做到了,財務上行政院應該覺得可行,而非斤斤計較補貼計算公式的枝微末節,捨本逐末。

綠委點2原因解釋行政院顧慮:賴總統比我們更急

民進黨內政委員會召委的張宏陸說,據他了解,行政院之所以遲遲未核定原因有二,首先是先前吵翻天的預算問題,行政院需要重新調挪預算分配比例。

第二則是內政部正研擬修法,將所有政府主導的都市更新土地等,需強制保留社宅用地,避免中央仍需市價購買,或者中央直接補助,讓地方政府自己蓋。

甚至是如長照等機構若條件符合,政府可多給容積作為社宅等,張宏陸表示,若以上幾點加上去,並且財務釐清之後,行政院應該就會核定了,「我們都很急,但我相信賴總統一定比我們更急」。

25萬戶社宅政見,不僅是民間團體關注的焦點,對於長期苦於高房價的民眾而言,更是一份殷切的期待。中央原訂今年開工1.5萬戶,如今半年已過,計畫卻仍未獲行政院核定,推動進度陷入停滯。賴清德是綠營的總統,還是全體台灣人民的總統?他將是歷史匆匆一頁,還是能以智慧與肚量,成就未來為人稱道的國家領導人?端看他如何實施真正利於民生的政策。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