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食藥署近日修正「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其中規範業者不可「找錢又摸食物」,限期未改善可罰6萬元到2億元,引發攤商業者反彈,隨後衛福部長邱泰源才緩頰,新制以「輔導先行」為原則,短期內不會立即處罰。
對此,許多人建議,只要落實「非現金支付」就能因應新制,也能推動台灣走向非現金支付社會。但真的這麼容易嗎?
攤商年事已高、被收手續費,至今仍抗拒導入行動支付
饒河街觀光夜市自治會長郭洪金鳳認為,這是基於食安衛生的問題,政府立意良善,但是面對突然的政策,也希望政府多給時間勸導及輔導,大家盡量配合,讓衛生環境能夠改善。
郭洪金鳳也說,導入電子支付的建議雖然很好,但過去推動下來,攤商多分為兩派,一派願意接受的攤商都已經陸續設置完畢;但另一派攤商基於空間有限、年紀大不想學、覺得麻煩等原因,紛紛搖頭作罷。甚至有攤商直言,「一天都賺不到什麼錢了,還被扣手續費,乾脆不用做了!」
有的店家還是寧願收現金,電支業者觀察4大原因
街口支付董事長梅驊受訪時則指出,目前台北市許多知名夜市的行動支付已經算是滿普及的,大約已有70%開始支援行動支付,但若再往南走,中南部地方型夜市目前確實還有進步空間。
進一步分析仍有攤商不願意使用行動支付的原因,梅驊分析有4大原因,第一點跟稅務有關係,雖然有些小攤販或夜市攤商免用統一發票,但仍有店家擔心,用了行動支付後國稅局就容易查到金流情況,增添被查稅的風險。
第二點,有些夜市攤商不見得只有老闆一人作業,有的也會聘請工讀生來做行動支付結帳等事宜,因此也有店家擔心,一旦工讀生不做了,後續也需要重新教育員工,「但收現金最直接,不會有這個問題。」
第三點,夜市攤商比較常見到QR code支付,現在也有整合型的服務,包括建置刷卡機或讀卡機,讓消費者也可以直接信用卡付款,提供多元的支付方式,但梅驊指出,如果夜市攤販要擺放機台又要插電,且店家又要付保管及收藏責任,店家多少都會覺得麻煩、也不實際。
第四點就是手續費,目前電子支付手續費區間約在2~3%上下,也讓部分店家卻步:「如果現金能收好好的,為什麼還要被收手續費…」
雖然還是有店家尚未接受行動支付,不過,梅驊也說,從趨勢來看,店家的接受度已越來越高,因為現在很多人都不帶錢包出門,這就是消費者行為的改變,隨著食藥署的新制上路,也勢必會帶動消費者非現金支付的使用量,店家提供非現金支付的接受程度相信也會跟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