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5日公布半年度匯率政策報告,雖然沒有將任何貿易對手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但依舊將中國、德國、新加坡、越南、日本、南韓、台灣,續列觀察名單,同時觀察名單也新增瑞士及愛爾蘭兩國。
美方這次發布的半年度匯率政策報告,檢視期間為2024年全年,這也是台灣自2022年6月以來,已經連續第7次被列入匯率觀察名單;不過,此次報告結果也算是符合市場預期。
新台幣兌美元今(6)日開升後,盤中數度翻貶,午盤先是暫收在29.903元,升1.9分,但午盤過後,又一口氣轉貶至29.939,下午多在貶值方向,終場收在29.931元,貶值0.9分。
美國匯率報告強調台灣「極高」經常帳順差、「龐大」貿易順差
台灣央行說明,美國財政部評估他國匯率政策是否不當干預,依據三項指標:一是對美國的商品與服務貿易順差超過150億美元;二是經常帳順差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超過3%;三是淨買匯金額超過GDP的2%,且12個月中有8個月以上為淨買匯。
台灣央行指出,2024年台灣對美國商品及服務貿易順差達740億美元、台灣經常帳順差對GDP比率為14.2%、本行淨賣匯約160億美元(GDP之-2.1%),台灣僅觸及美方三項檢視標準的前兩項,因此被列為觀察名單。
從美方的匯率政策報告也提到,台灣在2024年「極高」的經常帳順差增加了80億美元至1140億美元(占GDP14.3%);且「龐大」的貿易順差反映持續仰賴商品出口,尤其是半導體和電子產品,使得台灣去年對美國的貨物與服務貿易順差達到創紀錄的740億美元。
美方解釋新台幣5月初的升值原因,對中國語氣依舊強硬
報告中也指出,新台幣匯率2024年走弱,對美元貶值6.6%,對美元的實質有效匯率貶值0.7%,也罕見提到,新台幣匯率在5月初跳升,在5月2日和5月5日的交易時段中對美元升值約7%,創下自1980年代以來最大的兩天升值。
對此,美國匯率報告也幫忙解釋,這一個快速升值,似乎是因為當地正值假期期間流動性稀薄,因此加劇波動,以及台灣出口商資金回流、外國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投入增加所導致。也間接澄清了美國要求新台幣升值的市場傳聞。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國這次並未被列入匯率操縱國,但美國匯率報告依舊語氣強硬,指出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仍然是所有美國貿易夥伴中最大的,更點出中國以不透明的方式使用匯率政策工具,直言:「這種缺乏透明度的情況不會阻止財政部在未來有證據表明中國透過正式或非正式渠道干預以阻礙人民幣升值時,將其指定為操縱國」。
學者:推動台幣升值力道減弱了,日圓是重要的觀察點
台經院研究六所所長吳孟道受訪時指出,這次的美國匯率政策報告算是「例行公事」,看起來也沒有把它跟現在正在做貿易談判的國家做連結,「雖然報告中有提到5月台幣升值,但我不覺得這次認定範圍有涵蓋到5月,5月應該屬於下一次的匯率報告。」
對於新台幣的後續看法,吳孟道用股市的術語來講,「有點像是利空出盡」,因為先前在報告尚未出爐前,本來市場擔心台灣與美國談判貿易關稅,恐有美方施壓的壓力存在,加上美國匯率政策報告未出爐,央行也不敢過度干預,導致新台幣急速升值,如今美國匯率政策報告出爐,也符合市場預期,「看起來這一波推動台幣升值的力道減弱了」。
吳孟道認為,目前新台幣兌美元落在30元上下,已經是落在初步的滿足點,看台幣後續的指標會選擇先看日圓,「日圓兌美元如果沒有升破140,台幣再往上升的難度較高。」
吳孟道進一步解釋,這一波新興市場、亞洲國家都呈現升值,但從學理上、實際操作上日圓應該是最強的貨幣,因為日圓除了同樣有美方的壓力之外,日本是朝向升息的國家,加上日圓又是避險貨幣,理論上應該會吸引更多資金湧入日圓,但日圓從今年以來約升值近9%,新台幣反而升值比日圓多,「我認為不合理」。
因此吳孟道認為,假設日圓接下來有所止穩,日圓兌美元如果沒有升破140大關的話,新台幣要一路往上、往29這邊走,「我覺得比較有難度」;另外,後續也要關注,7月份即將出爐的美國對等關稅稅率,取決於對新台幣壓力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