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輝達的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仁勳多次示警,表示中國華為公司的AI實力增強,但是科技新聞媒體《Wccftech》與《The Information》近日相繼報導,中國科技巨頭華為追趕美國人工智慧(AI)晶片巨頭輝達,所遇到的難題,包括華為投入的成本與時間超乎預期,以及中國科技巨頭嫌棄華為AI晶片有過熱的缺陷,不願意買單。
《Wccftech》6月5日一篇報導披露,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寄望利用自家設計的昇騰(Ascend)910C GPU(顯卡),來撼動美商輝達(NVIDIA)顯卡稱霸中國市場的地位,但是由於 NVIDIA透過CUDA軟體平台綁定生態系統,以及華為本身存在一些技術缺陷,追趕的腳步仍然遭遇巨大阻力。
910C GPU被中國客戶嫌棄
根據《The Information》報導,包括短影音APP TikTok 母公司字節跳動、阿里巴巴和騰訊在內,中國科技巨頭還沒有大量訂購華為的AI晶片。
多種因素共同造成這種困局,導致華為910C GPU市場存在相當大的惰性,難以拓展海內外客戶的業務。由於缺乏技術驅動的訂單成長趨勢,這些GPU目前主要瞄準中國大型國營企業(SOE)和地方政府。
第一個原因是,許多中國科技巨頭已在NVIDIA的CUDA生態系統投入巨資,假設最後必須擺脫NVIDIA生態系統的束縛,中國巨頭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源。事實上,根據The Information》報導,許多科技公司希望華為能夠適應CUDA平台,而不是華為硬要這些中資企業適應華為的系統。
考慮到華為的CUDA替代方案——神經網路運算架構 (CANN)功能不如NVIDIA 的客製化軟體豐富多樣,華為與中國客戶之間矛盾的問題,就變得更加突出。
再來就是,中國大多數大型科技公司都是華為的競爭對手,因此,他們仍然不願意全力投入資源和資金給競爭對手的產品。
第三,華為的昇騰910C晶片有週期性過熱問題,影響中國科技業對這款晶片的可靠性打了問號。
中國科技巨頭囤積大量輝達GPU
當然,如果中國AI新創公司DeepSeek全力投入華為的AI晶片,將會鼓勵一大批開源開發者在華為的生態系統進行建構,然而,這種情況目前還沒有發生。
第四,因為美國政府實施管制AI晶片輸中的禁令,多年來許多中國大型科技公司都囤積大量NVIDIA 的 GPU,這些庫存至今仍未耗盡,這至少目前,這些公司進行沒有誘因花大錢改用華為的AI晶片。
第五,中國商務部5月份剛發布全面的指導意見規定,凡是有公司未經事先授權使用中國華為的AI晶片,都可能被視為違反美國出口管制禁令,這道命令給華為的晶片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這項指導意見對在海外擁有大量業務的中國公司造成很大影響。
正如媒體報導的內容,華為的Ascend 910C晶片集合兩顆舊款910B晶片,可在FP16之下提供800 TFLOP/s的運算能力,並配備高達3.2 TB/s的記憶體容量,Ascend 910C晶片的性能普遍被認為可以跟NVIDIA的H100 GPU媲美。
最近,NVIDIA的超級電腦套用客製化的NVLink,整合多達72顆Blackwell晶片,華為也提供替代方案,華為推出CloudMatrix 384,這款晶片整合多達384顆Ascend晶片,可提供相當的運算能力,但缺乏FP8等記憶體優化計算格式的直接支援。
每當AI模型以 FP8 格式進行訓練時,它們通常消耗的記憶體會少得多。當然,華為已經開發一個轉換工具,利用真人工程師手動,實現與FP8的兼容性,但是這種解決方案仍然不是最優的選項。
同時,即使沒有中國的助力,NVIDIA也表現得相當不錯。例如,瑞銀最近特別提到輝達在2026年第一季財報電話會議上的聲明,該公司已預見到「數十吉瓦」的AI基礎設施項目。
瑞銀隨後進行一項理論推演,假設項目規模為20吉瓦,而輝達曾經預估每吉瓦的AI基礎設施項目,將帶來400億至500億美元的收入。假設這些專案的實現時間為2至3年之內,那麼光是輝達的AI關鍵資料中心部門每年就將獲得約4,000億美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