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在最新預算案中提出的第899條款(Section 899),引發跨國企業與金融界集體反彈。根據《金融時報》報導,這項條款授權美國對來自實施「懲罰性稅收政策」國家的企業與個人徵收額外稅負,一旦立法通過,恐將威脅多達840萬個美國境內的外企就業崗位。
面對此一風暴,包括殼牌(Shell)、豐田(Toyota)、LVMH、SAP等全球巨擘在內的約70家公司高層,本週將親赴華府展開密集遊說,試圖阻止這項法案通過,或至少爭取緩衝期,以避免全球資本鏈與供應鏈出現劇烈動盪。
「899條款」是什麼?
899條款為「大而美法案」(The One Big Beautiful Bill)的一部分,正式名稱為「針對不公平外國稅收加強補救措施」。根據條文,美國可針對被視為對美企業課徵「歧視性稅收」的國家(如歐盟對數位平台課徵的數位服務稅),對其政府、企業與個人所持美國資產課徵額外稅賦。
條款稅率設計為逐年遞增:第一年加徵5%,此後每年再增加5%,最高可達20%。稅基涵蓋企業所得、股息與債券利息,連主權財富基金也不再享有免稅待遇。
此舉形同對歐洲及其他針對美企課稅的經濟體展開「資本戰」,摩根士丹利指出,899條款不僅是稅收問題,更會改變資本流向與美元資產估值。
企業界示警:840萬工作恐受波及
全球商業聯盟(GBA)強烈警告,第899條款將對其近200家成員企業造成衝擊,這些企業合計在美國創造超過840萬個工作機會。GBA主席Jonathan Samford表示,若條款如期實施,將迫使企業重新審視其在美投資結構與營運規模,直接威脅美國勞動市場穩定。
根據《金融時報》引述的一份內部簡報,GBA將本週派出70家公司代表團隊會晤國會議員,核心訴求為延後執行條款至少一年,並要求對已在美國深度布局的外資企業提供豁免或減免。
金融界也反對:美元資產價值恐下修
不僅實體經濟界憂心,金融體系也對條款表達反對聲浪。國際銀行家協會(IIB)執行長Beth Zorc指出,該條款一旦成案,將大幅抑制外國直接投資,並引發全球金融市場不穩定。
根據IIB數據,外資銀行目前承銷超過70%的在美外資企業債券發行,總額接近美元計價債市的三分之一。2023年,外資金融機構對美國企業放貸總額逾1.3兆美元,並支撐外企在美5.4兆美元的直接投資。Zorc警告,這些資金流可能因稅務新政而撤離美國,對金融穩定構成結構性風險。
《金融時報》也指出,部分受影響企業開始準備應變計畫,包括遷移債券發行地、調整美元資產部位,甚至考慮重新分配全球資產結構,以避開美國新稅法壓力。
參院反彈升高,修法空間浮現
儘管眾議院已於5月22日通過預算案版本,參議院內部已出現反對聲浪。Samford指出,部分參議員開始質疑條款是否符合美國吸引全球資本的戰略方向。他強調,899條款將加劇全球稅務對立,有可能引發報復性立法,加速資本「去美化」。
專家也指出,899條款挑戰美國長期以來的資本市場開放形象,對外資來說,稅負預期不穩將成為重大風險因子。更有甚者,若其他國家祭出類似「懲罰稅」回應,美國資產的估值、流動性與安全性將同步承壓。
資本戰起手式?美元與新興市場恐受牽連
市場觀察人士指出,與傳統貨物貿易不同,資本市場的敏感度與速度更快。899條款可能造成的外資撤離,將進一步影響美國的國際淨投資部位,削弱美元全球主導地位。部分分析認為,若條款得以修改或遭擱置,短期內有助美元穩定,若全面實施,則非美與新興市場資產可能受惠。
川普力推的899條款雖預估可在十年內增加1,160億美元稅收,卻可能付出高昂的經濟代價。在全球企業與金融界施壓下,條款是否能如期通過、是否將修正,已成國會與華府觀察焦點,也為美國對外經濟政策的未來方向投下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