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必修課》「前高後低」恐打擊資金回流速度 台股呈現量縮觀望態勢

投資理財

受到美國調高關稅等政策衝擊,國際股市自2月起即面臨較大的波動,3月下旬全面重挫,4月上旬股市落底,但4月收盤呈漲跌互見格局,部份股市雖然跌幅收斂,但指數仍較3月下跌。5月進入多頭反攻期,月線收漲股市占多數,也封閉4月初之向下跳空缺口,多頭扳回一城。美股5月由半導體、科技、電信、非核心消費類股領漲,多數類股收漲,僅生技健護類股逆勢收跌。

川普關稅政策觀望心態更趨濃厚

電子股為台股主要權值類股,受美國科技股表現不佳拖累,前四月表現落後鄰近之日、韓、港、滬股。5月台股跟隨美股反彈,電子指數5月大漲6.6%,帶動加權指數5月收漲5.5%,但鋼鐵、塑膠與水泥等原物料股表現欠佳。進入6月後,因短線漲多、匯損、關稅等利空發酵,台股轉為呈量縮盤整,金融股受護盤資金青睞,6月迄今(6/6,以下同)漲幅達3.7%,居所有類股之首。電子股持續由AI供應鏈帶動,電子指數6月漲1.8%,略優於加權指數之1.5%。傳產之汽車、運動休閒、橡膠、運輸等類股6月重挫超過3%,導致不含金電(傳產)指數跌1.1%。

國際貿易法庭5/28裁決美國總統川普無權依1977年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對全球商品課徵大規模關稅,將撤銷包含美國對中國商品所課徵的30%關稅、對墨西哥與加拿大部分進口品加徵的25%,及對大多數進口商品所實施的10%基準關稅,其效力將被永久禁止執行,但不影響依《貿易擴張法》第232條對鋼鋁、汽車及其零組件課徵25%關稅。然而,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稍後暫緩國際貿易法庭的裁決,讓川普的關稅政策暫時得以延續,觀望心態更趨濃厚。

美國5月 ISM製造業PMI較4月下降0.2個百分點至48.5%,低於市場預期的49.3%,連續三個月低於榮枯線(50%)。新訂單、生產、就業指數雖較4月回升,但仍低於榮枯線;美國關稅政策實施後,廠商發貨放緩,存貨及客戶存貨指數同步下降,進口指數降至金融海嘯以來16年新低的39.9%,新出口訂單指數降至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新低的40.1%。

追蹤產業下半年營收狀況,若「前高後低」不利資金回流股市

主計總處於5/28公布台灣2025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5.48%,較4月概估值上修0.11個百分點。2025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略降至+3.10%,較2月預測值+3.14%小幅下修0.04個百分點。第一至第四季經濟成長率依序為+5.48%、+5.23%、+0.80%與+1.19%,上下半年成長率5.35%與1.00%,差距超過4個百分點。由前述各季經濟成長率的高低可知,上半年台灣景氣受惠提早拉貨而呈現少見的高成長,但基期過度墊高後,下半年景氣將急劇放緩,呈現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格局。

產業方面,提前拉貨效應帶動,台灣上市公司4月營收較2024年同期成長15.4%,前四月累計營收成長16.9%。電腦及週邊、半導體產業4月營收年增35.4%與29.9%,整體電子產業4月營收年增高達26.6%,迥異於過往第二季的淡季表現。綠能環保、生技、電線電纜等非電子產業雖繳出4月營收年成長超過一成的好成績,但整體非電子產業4月營收相對平淡,整體4月營收年減0.7%。目前需持續追蹤產業下半年的營收狀況,若如主計總處預估之前高後低格局,恐打擊資金回流股市之速度。

台灣5月製造業PMI較4月上升2.1個百分點至51.0%,重回榮枯線(50%)之上,五項組成項目當中,存貨、生產數量、人力僱用數量、新增訂單數量指數走升,分別回升3.5個、3.3個、2.7個、1.6個百分點。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亦回升4.9個百分點至40.9%,但續低於榮枯線。人力雇用數量、新增訂單數量、未來六個月展望等較具前瞻性的指數皆已連續兩個月低於榮枯線,印證了主計總處對下半年景氣較悲觀的預期。

貨幣政策方面,歐洲央行(ECB)、日銀(6/17)、聯準會(6/18)與台灣央行(6/19)皆在6月舉行例會。ECB於6/5宣布存款利率從2.25%下調到2.0%,這是ECB自2024年6月以來第八次降息。川普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干擾經濟運行,第二季美國景氣下行風險漸增,但美國通膨受關稅推升消費品價格的上行壓力,以及景氣放緩對油價及服務價格產生的下行壓力交互影響,預期聯準會傾向擇機降息,台新投顧研判聯準會2025年降息2碼。

台股呈現量縮觀望態勢,台幣續強將加重企業盈餘修正壓力

台灣方面,美國關稅政策對台灣產業造成影響,景氣可能於2H25明顯降溫,但台灣央行為避免遭美方指控壓低匯率而影響關稅談判,2025年降息機率低,若全球景氣出現劇烈下行,央行方有降息空間。

台股方面,加權指數2~4月連續三個月收跌,月跌幅2.0%、10.2%與2.2%,5月反彈5.5%,6月續彈1.5%(迄6/6)。5月與6月漲幅並不大,但若自4/9低點17306.97起算,波段彈升幅度已超過25%,幅度不可謂不大。由於漲幅已大,加上關稅戰尚未塵埃落定,近期加權指數大致於20600~21900區間波動,上市月均量亦降至3500億元以內,整體呈現量縮觀望態勢。考量22000~24000套牢區之日均量近4000億元,台股需放量至3800億元以上,方有利於挑戰上方套牢區。

6月為台股股東會旺季,亦有小部份個股開始除息,近期觀盤重點在於權值股股東會,高階主管對下半年景氣的開法至關重要,此部份可與營收走勢配合研判。此外,台幣匯率第二季急升超過一成,出口型企業匯損嚴重,壽險與壽險金控亦是重災區。若台幣持續強勢,雖有利於進口型企業,但台股出口型企業居多,匯率強升恐加重企業盈餘向下修正的壓力。

產業訊息方面,5~6月為產品交接期,向來有五窮六絕之說,營收動能較不明朗。手機大廠Apple將於美國時間6/9舉行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iOS之更新將成為硬體新功能的先行指標,有望為蘋概股帶來激勵。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