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新台幣累計狂升2.088元或6.98%,寫下36年來單月最大升幅,壽險業獲利明顯受到影響,6大壽險公司5月獲利今(10)日全數出爐,其中,6家中有4家虧損,合計共虧損近349億元,僅有國壽、南山人壽單月小賺。
6大壽險公司單月慘虧349億元,新壽最慘、國壽及南山保住正數
國內6大壽險公司分別為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台灣人壽與凱基人壽。幾乎無一倖免,都遭受到新台幣匯率波動的衝擊,其中,6大壽險公司又以新光人壽單月大虧153.78億元最多,其次是富邦人壽虧損91.4億元,凱基人壽也虧損79.97億元,台灣人壽虧損28.29億元。
唯二沒有虧損的是國泰人壽與南山人壽,單月獲利分別4.4億元、1300萬元,勉強保住正數,其中,南山人壽比起上個月虧損90.89億元,也大幅改善。
累計今年前5月,6大壽險僅賺48.47億元,不僅將今年獲利回吐,尤其凱基人壽由盈轉虧,前5月虧損13.9億元;新光人壽更是災情慘重,前5月大虧302.47億元。
富邦人壽指出,自4月台幣升值趨勢開始,富壽已透過提高傳統避險及一籃子避險比重,減降未避險美元部位,以因應匯率可能的變動,另外,除了原有外匯價格準備金,5月申請增提100億元,以充實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後續也申請採外匯價格準備金新制,並將指定特定負債項下之準備金約80億元轉至外匯價格準備金,已獲得主管機關核准自5月起適用,合計約270億元,於5月份全數用以沖抵匯兌損失。

國壽閃過匯損壓力,因為逆勢做了這件事情
隨著匯損來襲,市場也好奇,為何國泰人壽海外投資部位大卻能逆勢閃過匯損壓力?其實國泰金早在今年第一季法說會上就已揭示,國泰人壽應該是主要同業裡面,少數從去年底一直到現在逐漸都有拉高避險比例的一家壽險公司。
當時國泰人壽執行副總林昭廷表示,大部分同業在去年到今年第一季這段時間,都是降低避險比例,但國壽趁著今年初台幣還貶值的時候,就逐步增加NDF的避險部位,加上當時NDF的避險成本也相對低檔,另外,也把避險天期拉長,且新增避險的天期幾乎都集中在6個月~1年,甚至有的也拉到2年。
基於上述原因,國壽傳統避險加NDF的避險比率已從去年底約64、65%,上升至今年第一季的69%,另外,同時也增加雜幣的部位,例如韓元、星幣等,使得替代避險的有效性明顯改善。
南山人壽快速在5月轉虧為盈,關鍵是改用外價金新制餘額暴增
國壽今(10)日也強調,年初就已機動調整外匯避險策略,為潛在台幣升值風險預做因應,包括拉高傳統避險比例、拉長避險天期,及增加替代避險中雜幣配置等,並於5月申請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新制獲得核准,皆有助有效管理外匯風險,因此截至5月底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餘額仍為正數,整體匯兌波動對財務影響可控。
另外,原本南山人壽在4月仍大虧90.89億元,卻能在5月快速由虧轉盈的關鍵是,南山人壽向金管會申請外匯價格準備金新制,而申請轉列到外準金的金額大增高達404億元,成為近期向金管會申請外價金新制的壽險公司當中,餘額最高者,再加上南山人壽4月底外準金餘額約178億元,如此一來等於有582億元的外準金來因應5月匯損。

14家金控單月虧68億元,前5月只有玉山金正成長
不過,整體金控業來看,也因為壽險拖累,使得14家金控5月單月虧損68.48億元,累計今年前5月獲利縮水剩下1554億元、年減41.1%,其中只有玉山金一枝獨秀,今年前五個月累計稅後盈餘141.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4.73%,「唯一守住年增率正成長」。
玉山金指出,主因是旗下子公司玉山銀行累計稅後賺了142.6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47.84%;而玉山證券單月也獲利7億元;在銀行「護體」之下,雖然玉山創投反倒虧了1.2億元,但受傷相對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