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防衛兵推未打第一擊引爭議 前美軍太平洋司令:中國區域侵略不會成功

政治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進行台海防衛兵推發現,中共進入我12海浬後,「台灣組」因為沒有美方「發落」,並未展開具體反制作為(第一擊)引發討論;國防部長顧立雄今(11)日對此指出,國防部都會滾動式的來依照敵方可能行動,進行相關的修調,並且透過相關的兵推以及這個實兵進行驗證。

國防部對於這場民間兵推相重視,指派相關主管司長、副司長都到場觀摩;而在現實狀況中,共軍不僅近日出動山東號、遼寧號雙航母出現日本外海,近日更是兩度對台灣發動「聯合戰備警巡」。

台灣採取警戒與克制作為,中科院的長程精準巡弋飛彈試射也因此取消,可說外馳內張,也讓這場民間兵推結論備受矚目。

參與兵推專家指出,過去台灣顯得過於保守,讓美、日專家認為太過保守,希望將這樣的意見,能讓國防部做為參考。

針對第一擊爭議,顧立雄在去年曾表示,我們沒有第一擊,因為共軍只要攻擊國軍在航機艦、設施,或共軍攻擊台灣本島、外離島,或未經許可進入12浬領空、領海,就可以下令國軍行使自衛權,並依比例進行自衛反擊。

顧立雄稱回滾動式修正,李喜明:美強調台灣須具防衛意志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和平與安全中心與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等單位, 在6月10至11日舉行舉辦「台海防衛兵推」。

針對川普政府是否會協防一事,前參謀總長李喜明稱無法臆測,但台灣須具嚇阻力量。(圖片來源/蕭介雲攝)

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黃介正指出,演習設計共分為4個階段,包括「威懾」、「脅迫」、「懲罰」和最後的「占領」。而在兵推第一天的第三動次中,台海從灰色地帶已經由演轉戰,提升至全面作戰狀態。

兵推想定共艦已經進入12海浬,同時已經奪占東沙。「日本組」依據《美日安保條約》確保南海周邊水域自由航行;「美國組」啟動支持台灣的戰略溝通,以及研討開戰後會如何獲勝。

針對美國川普政府是否會協助協防台灣的問題,前參謀總長、「管制組」的李喜明回覆媒體詢問時指出,他沒辦法回答和臆測這個問題,台灣的態度就是做好自己的防衛,產生嚇阻力量。

李喜明強調,如果有盟友協助最好,但仍要能製造嚇阻力量,讓中共不敢來犯,美國強調的是台灣必須具備防衛意志,如果沒有防衛意志,讓別人犧牲年輕人來幫助你「是沒有道理」。前美軍太平洋司令布萊爾則強調,如果中國展開區域的侵略,那是不會成功的。

未第一擊和奪回東沙,胡鎮埔:避免被迫提早決戰

而「台灣組」則是採取監控,與迫使進入12海浬的共軍機艦退出,同時為避免戰爭面擴大、被迫提早與共軍決戰,恐陷入極為不利態勢,因此並未執行外島歸復作戰出擊奪回東沙。

「台灣組」的退輔會主委胡鎮埔主張,以防空識別區為各國防衛責任,同時不能承擔戰爭擴大後果;因此,即便共軍進入12海浬,仍不希望以直接衝突的方式處理,外島就是要獨立作戰,我們也沒有能力去救援。

不過,這樣的說去明顯與國防部不同,對於主權維護也有不足,成為媒體關注與詢問焦點,胡鎮埔則是做出上述說明。

這次兵推編組區分為管制組、中共(紅)組、台灣組、美國組、與日本組5個推演編組,以桌上兵推方式進行推演。

同時在管制組主導之下,透過中共對台執行騷擾、挑釁以及進犯各種情境,檢驗台灣組的應處作為,以及美國組與日本組是否或如何對台灣進行援助的作為。

包括李喜明、前國防部副部長徐衍璞、前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退役上將穆倫、布萊爾、前日本自衛隊統合幕僚長岩崎茂、前日本海上自衛隊幕僚長武居智久等台美日共計9位退役上將、8位退役中將參與兵推。

關於兵推設定於2030年的時間點,黃介正解釋,因為屆時國軍已獲得所有不對稱作戰的裝備,以及戰術、戰法的能量都具備後,「真實」檢驗台澎防衛作戰所面臨的情況。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