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去年大漲近三成反成帳面負擔 兩數雙創新高 台灣成全球第六大淨債權國

國際金融

台股去年漲翻天,卻也讓國際資產帳面出現「被負債追上」的奇妙現象。中央銀行今(13)日公布的國際投資部位統計,2023年底台灣對外負債暴增逾3,000億美元,增幅遠高於資產,使淨資產年減9%,並跌出全球前五大淨債權國,位居第六。

台股去年暴漲28%,負債增幅遠高資產

根據央行統計,2024年(113年)底台灣對外資產與負債雙雙創歷史新高,對外資產總額達3兆348.7億美元,負債則達1兆4,786.5億美元。

央行指出,去年台灣對外資產增加1,481.7億美元,年增5.1%,主因為國人增持國外有價證券,以及全球股市走揚推升資產價格。不過,同期間外資來台持股飆升,使對外負債暴增3,011.5億美元、年增25.6%。

相互抵銷後,台灣對外淨資產縮水至1兆5,562.3億美元,年減9%,使台灣自全球第5大淨債權國退居第6。

央行經研處副處長陳裴紋說明,去年台股漲幅達28.5%,僅略低於美國那斯達克指數(28.6%),遠高於道瓊(12.9%)、日經(19.2%)、德股(18.8%)等主要股市。

而台灣負債結構中,66.7%是外資來台的證券投資,且集中投資在電子權值股,使得光是外資對台證券投資的金額就年增2,753.7億美元、成長幅度達38.7%。

台灣資產結構重債券,導致股市效應不對稱

相較於外資偏好股票,台灣的對外資產投資則以債券為主。央行指出,對外證券投資僅占我國總資產的13.9%,且去年美、歐、亞洲多國股市表現不如台股,導致資產面增幅相對有限。當股市上漲時,負債面因此受到更大推升力道,淨資產自然縮小。

這也反映在全球淨債權國排名的變化上。2022年底(112年)台灣仍為全球第五大淨債權國,僅次於日本、德國、中國與香港;2023年底(113年)則退至第六,遭挪威超越。

陳裴紋強調,排名變動並不代表經濟基本面惡化,而是受到金融市場波動影響,像南韓去年因股市下跌,外資持股市值縮水,反而從第11名升至第9名。

投資人放眼全球,雙邊膨脹是常態

對於資產與負債雙雙創新高,是否容易隨經濟成長「創新高」,該如何解讀?

陳裴紋回應,台灣長年經常帳順差,加上金融市場全球化,國人與外資都在全球進行投資、借貸與配置,使得國際投資部位規模的確自然隨著經濟擴張而成長。

陳裴紋補充,除了對外資產與負債總額雙創新高之外,細項中的「直接投資」與「證券投資」項目也都寫下新紀錄。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