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亞伯達省卡納納斯基斯(Kananaskis)舉行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期間,日本首相石破茂於當地時間6月16日與美國總統川普進行了30分鐘的雙邊會談,尋求美國對日本出口關稅政策的重新評估。然而會後雙方並未達成任何具體協議,凸顯美日貿易談判仍深陷僵局。
石破與川普30分鐘閉門會談未達協議,關鍵議題仍未突破
根據《日經亞洲》報導,石破會後向媒體表示:「雙方在一些議題上仍未取得共識,因此我們還沒有針對貿易方案達成協議。」他強調,日本將繼續努力推動與美方進行更多部長級磋商,以達成「符合雙方利益」的協議。
這是石破自今年2月訪問華府後,與川普的第二次面對面會晤。儘管兩國已進行過六輪部長級貿易會談,進展仍有限。石破指出:「這是需要雙方共同努力的議題,我們有責任堅守日本的國家利益,因此目前難以預測何時能解決。」
汽車關稅成最大癥結,日本最重要產業面臨190億美元損失風險
石破在記者會上強調,日本汽車產業攸關國家利益,「我們會不計一切代價捍衛我國利益。」目前日本出口至美國的汽車與零件面臨25%關稅,鋼鐵與鋁製品則高達50%,且原本普遍的10%關稅也預定於7月初上調至24%。此外,一項14%的「對等關稅」雖暫時擱置,但預計將於7月9日解禁,可能對日本出口造成進一步打擊。
《日經亞洲》引述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數據,汽車產業支撐全國約560萬個就業機會,占總勞動力8.3%,並貢獻近10%的國內生產毛額(GDP)。若美方堅持關稅立場,豐田、本田、馬自達與速霸陸等車廠損失將超過190億美元,對整體經濟造成重大衝擊。
不僅如此,汽車產業背後支撐的中小企業網絡亦將首當其衝。日本約有三分之二勞工在員工數不到千人的中小企業任職,其中大多數與汽車供應鏈息息相關,一旦車廠訂單下滑,將引發連鎖反應。
日本釋出善意難換美方讓步,川普仍主打「美國優先」立場
儘管未能在此次會談取得突破,石破政府事前已準備多項讓步方案,力求縮小美日貿易逆差。包括增加自美國進口黃豆、與美國在造船業展開合作等。同時也強調日本是美國最大的海外投資國,對美國就業與經濟貢獻卓著。
根據日本官方資料,日本對美投資總額已逼近1兆美元,石破也曾於2月與川普會談時親口承諾將進一步擴大對美投資。然而這些善意在川普「美國優先」的外交經濟政策下,似乎難以換取等值回應。
美國近年對日本貿易順差態度日益強硬,川普屢次批評日本對美貿易盈餘過高,去年總額約9兆日圓(折合約624億美元)。川普在此次峰會場邊未發表公開評論,但在社群平台「真實社群」(Truth Social)上曾重申:「美國不會接受不公平的貿易條件。」
石破支持度恐受影響,G7未破冰為參議院選舉蒙上陰影
此次會談未果,對石破茂的國內政治形象恐構成壓力。日本參議院選舉預定下月登場,關稅談判的不確定性與對汽車產業的潛在傷害,可能成為反對派攻擊焦點,動搖其支持度。
石破原希望透過此次G7峰會,作為美日貿易談判的「轉捩點」,但未能取得共識。據《朝日新聞》報導,日本政府原擬藉此會期與美方達成某種程度的協議,未料美方態度冷淡,特別是在汽車關稅議題上堅持強硬立場,令日方錯愕。
石破在會後僅表示:「關鍵在於是否能達成對雙方都有利的整體協議。」對於川普屢次抱怨的駐日美軍經費問題,石破則透露此次並未提及,「這場會談聚焦於貿易與關稅」。
川普批准日本企業收購美鋼廠,經貿合作仍有契機
儘管雙邊關稅問題未能突破,雙方仍展現某些合作契機。石破指出,川普近日核准日本製鐵(Nippon Steel)併購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是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交易,將進一步強化日美經濟夥伴關係。」
此外,石破也提出與美國在半導體與稀土供應鏈上的合作提案,並希望就美方視為非關稅壁壘的部分措施進行協商,如美國車輛在日檢驗程序等議題。
石破強調:「我們希望不僅在貿易上與美方尋求共識,也能在對中策略上形成合作,例如強化供應鏈韌性、共同應對中國帶來的經濟與戰略挑戰。」
談判仍將持續,7月前局勢恐再升溫
美日雙方都未排除持續談判的可能性。石破與川普已指示部長級官員繼續會談,由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與美方高層進行後續協商。
然而,隨著7月關稅上調時限逼近,外界普遍認為,若未在此之前達成協議,日本經濟將面臨進一步壓力,特別是出口導向產業首當其衝。
面對即將到來的政治與經濟考驗,石破茂能否在外交與內政之間取得平衡,將攸關其政治未來與日本整體經濟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