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今(17)日在蘇澳舉行無人船展示活動,在「快奇專案」無人船於8月解密後,軍方將大量採購無人船,並且納入新的國防特別預算之中;據了解,採購數量約500艘上看近1000艘,全案尚未確定,專家預估,總額度可望達300億到500億元。
中科院辦理的無人載具公開展示,在龍德廠區進行,分由碳基科技、雷虎科技、龍德等3家無人船進行動態展示,以及12家廠商進行靜態展示,包括烏克蘭與美國等國家亦派員觀摩,AIT即有近10位人員在現場,但台船、中信等廠商則未參與。
在態度展示部分,碳基副總經理李康嗣介紹指出,碳險家1號採用匿蹤塗料,可以降低90%雷達偵測面積,碳纖維船體打造,以偵蒐型為主,外型相當迷你,電池驅動靜音效果好,船頭可搭載彈藥,也可做為自殺型無人艇。
雷虎科技董事暨總經理蘇聖傑指出,海鯊號採鋁製船體,具輕量化和匿蹤化功能,同時採用中華電信合作的OneWeb衛星,和DatalinK,操控可達60到100公里;最高航速50節(時速接近100公里)。
海鯊具備自主導航與目標辨識性能,可抗5到7級風力,操作者介面像玩電競,最大航程達600公里。未來也會設計不同尺寸,並且納入群遊(控)技術。
龍德黑潮與快奇DNA相同,中科院與經緯航太合作鏡頭與AI晶片
龍德副總經理蔡明宏則介紹「黑潮」無人船,具高速操控和匿蹤能力,採用玻璃纖維強化塑膠(FRP),其光電偵察、抗干擾能力相當強。據了解,黑潮主要採用衛星導控模組。
而龍德的黑潮無人船與中科院快奇專案同樣船體,操控面板也是中科院所設計,兩者通用,至於快奇要到8月才會解密,因此今日並未亮相。知情人士表示,快奇與黑潮船體相近,但是搭載性能完全不同。
據指出,快奇可搭載中科院巡飛彈、銳鳶乃至劍翔等偵察和自殺式無人機,以及小型火砲,以任務需求導向,進行模組化設計。由於當初是由陸軍建案,後來改由海軍負責,屆時,負責作戰測評單位,勢必也需要一併移轉。
快奇將在今年8月精準火力射擊中進行最後驗證通過後,即可進入建案量產階段;而中科院除了與龍德合作之外,另一家重要的合作廠商則為經緯航航太。
經緯航太從無人機切入無人船市場,主要是配合中科院支援偵測鏡頭與AI晶片導控模組,中科院長李世強在參觀過程,也特別介紹雙方合作的項目。
李世強:特別預算將大量採購,操作介面統一整合
李世強在致詞時表示,這次活動是國內外廠商無人船展示能力與技術,他引述國防部長顧立雄的談話稱,相關無人船在通過作戰測評後,明年的特別預算就會進行大量採購。
至於軍方未來將以提出作戰需求後,由中科院規劃載台、AI自主化、通信等功能,再由不同廠商整合聯盟爭取預算,並且會落實在地化生產。
在美方牽線下,中科院也與美商Auterion簽署合作備忘錄,該廠商為操控介面,據稱,未來無人船和無人機,都要整合至統一的的操作介面。
而在靜態展示現場,還有一家美商DSRG參展,所展示的產品,包括自殺式、攻擊式無人艇;以及衛星導航,可執行伏擊任務和回收的輕型魚雷,戰時更可突破共軍封鎖自水下運抵台灣。
特別是這些產品,都經過俄烏戰爭中取得痛擊俄羅斯艦隊、直升機等重大戰果,具備實戰經驗,美方也與中科院有所接觸,表達可以進行產業合作,在地組裝的意願。
其他如MARTAC,以及The Triton等美軍現在配備的先進無人船也同步參展,The Triton更展示全球唯一水上和水下兼備的無人船,具偵蒐、電子等功態,相當值得關注。
中科院表示,未來將參照廠商展示數據與能力,建立標準化模組,可以不同任務需求,進一步提升應用彈性與通用性,達到軍民通用及快速量產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