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屋族苦日子來了?中央、地方為了租金補貼互槓 侯友宜怒:神也是你、鬼也是你

居住正義

內政部日前函文各縣市,宣布自2026年起,「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將調整財務分擔方式,地方需自籌10%至40%不等比例經費。此舉引發地方政府強烈反彈,藍綠縣市紛紛表示財政難以負荷。新北市長侯友宜批評中央「剋扣最弱勢族群」,直言「神也是你,鬼也是你」,政策錯亂導致租屋族成為最大受害者。

租屋補貼政策轉彎,引爆中央與地方爭議

內政部表示,此次補貼機制調整,源於2023年底立法院三讀通過《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國土署強調,地方制度法已明訂,住宅政策屬地方自治事項,補貼本就應由中央與地方依據財力分級共同分擔。中央財源減少後,補貼制度自然須重新設計。

過去兩年租金補貼由中央全額負擔,受惠戶數逐年擴大,2024年目標達75萬戶,但未來地方須自籌經費,使補貼政策執行面臨變數。

陳其邁:中央全負擔當然最好,高雄將繼續溝通

對於地方需負擔補貼經費,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站在地方政府立場,中央出錢當然最好」,但也坦言會與中央協調,並指出高雄每年透過囤房稅僅得3億元,遠不足以支應擴大補貼需求。

他強調,租金補貼對青年居住非常重要,不論中央或地方如何分擔,「這個政策都應該要繼續辦下去」。

侯友宜痛批:對弱勢族群不公平

新北市將需自籌約30%的租屋補貼經費,粗估金額高達18.5億元。侯友宜更表示,這對弱勢最不公平,他接著更抨擊:「神也是你,鬼也是你」,中央打著擴大補貼的旗號,卻實質轉嫁給地方政府與納稅人。

新北市議員江怡臻批評,「這根本是賴總統政見卻要地方政府擦屁股」,怒批中央「中央請客、地方埋單」,她強調,中央刪減新北一般性補助款,卻讓高雄、台南補助額度高過新北,對人口最多的新北市民極不公平。她質疑,中央是否按顏色分配預算,讓人無法接受。

各縣市面臨壓力 自籌金額曝光此次補貼計畫需地方自籌比例如下,各縣市壓力明顯:* 台北市:需自籌40%,約18.78億元* 新北市:需自籌30%,約18.5億元* 台中市:需自籌30%,約21億元* 高雄市:需自籌約8億元* 台南市:未揭具體數字,但亦表示財政壓力沉重* 雲林縣:無法負擔,自籌金額未明,將函告中央* 苗栗縣:須自籌3552萬元* 屏東縣:須自籌6815萬元其中台北市與台中市負擔最重,北市府更召開記者會抗議主計總處「黑箱修法」,要求「不要一意孤行、不要傷害弱勢」。

雲林縣長張麗善直言,擴大租屋補貼是中央政策,不應轉嫁地方,並表示無力籌措。苗栗縣長鍾東錦則認為,重大社福應由中央全額埋單;屏東縣府表示將向中央爭取恢復補助。

台中市政府指出,申請租金補貼戶數六都最多,中央未先協商,貿然推動補貼新制恐讓補貼政策變質。

專家分析,補貼減少恐衝擊租屋族

房地產專家何世昌在臉書貼文指出,若地方財政吃緊,恐導致實際補貼戶數縮減。他指出,政府曾表示掌握房東租屋資料並可課稅,然而房東往往將稅負轉嫁租客,如今補貼若被砍,「租屋族的苦日子真的來了」。

不過他也表示,鑑於未來將有縣市長與總統選舉,政治人物大選年通常不會貿然削減福利,補貼政策仍有轉圜空間。

國土署則是再度發新聞稿說明,補貼政策並非突如其來,而是因《財劃法》修法導致制度調整,強調「依法行政」。並呼籲地方政府應在2026年度預算編列中勇於承擔責任,共同照顧租屋族,落實居住正義。

中央與地方在租金補貼政策上的角力,表面是財政責任的分配,實際上反映出台灣住屋政策的結構矛盾。當補貼成為選舉口號、財源責任互踢皮球,真正受到衝擊的,卻是最底層、最需要幫助的租屋族群。誰來為這群人爭取居住權益?政策執行者與立法者,恐怕都須給出更具體且負責的答案。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