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鯤號今首度出港海上測試 全下潛階段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

國防軍事

國造潛艦海鯤號今(17)日首度出港進行海上測試(SAT),據了解,主要項目為基本浮航測試,雖然單一系統測試沒問題,但是全艦系統整合尚未完成;由於進度已經延宕,對於海軍所押11月的交艦時間,知情人士稱「不可能」。

海鯤在上午8點50分左右,在多艘工作艇及拖船的伴隨下,以自主動力緩緩離開台船碼頭,甲板上有超過10名以上技術人員與接艦官兵,另有數名人員在帆罩上,且帆罩內的光電桅杆豎起,舷號711清晰可見,一旁並有小船伴隨航行。

海鯤號自14日在高雄港區內以自身動力進行試航,經3天調整後,今日首度進行的海測項目,預計包括動力系統等各項系統測試,以及航行儀器檢測,預計全程為期8個小時,於下午回港。

而海軍也派出M109突擊艇、光六飛彈快艇、成功級飛彈巡防艦等海上戒護兵力,同時有在空機確保空域安全維護。

進度大延宕11月交艦難度高,系統整合未展開

據稱,這次海測是由台船潛艦小組、256戰隊等單位共同執行,海軍參謀長邱俊榮日前在立法院表示,在確保安全前提無慮下,海鯤號就會進行海測。

海鯤號進行基本浮航測試。(圖片來源/台船資料照片)

媒體關注原因,在於海鯤號原本預定於4月就要展開海測,不過,期間發生前海軍顧問郭璽驚爆海鯤號發生管線破裂進水,導致主機故障等情事。

後來時間一度延至5月,如今再延至今日才開台進行海測,雖然海軍給國防部長顧立雄的資訊都強調11月交艦目標不變;不過,潛艦團隊人士認為,誰都沒有把握,不可能11月就能達交艦。

這位人士表示,問題就在於,雖然已經排除管路漏水,乃至輪機進水問題,和船控、機控、電控、動力等系統的單一測試,和更換失效裝備,但是還沒有開始和完成全艦的系統整合。

下潛階段才是真正考驗,台船人員空轉虧損將擴大

他強調,要先把全艦所有系統整合好,才有可能進入到下潛的階段,而下潛才會是真正的考驗。

關於海鯤號的系統整合,據了解,是當初負責大武艦系統整合的同一家廠商,但是當初過程「非常辛苦」,台船用了很大的力氣,才解決問關問題,也對於國內廠商系統整合能力打了一個大問號。

海鯤號籌獲裝備一波多折,潛艦圈甚至傳出,期間一度拆下荷蘭級潛艦的魚雷管,搬過來使用。

相關人士稱,台船建造潛艦人員目前「空轉」,在閒等後續艦的第二艘造艦工程才能上線,同時預付款也不夠買裝備,後續虧損只會持續擴大。

國造潛艦後續艦是以「2+3+2」三階段建造,即2艘先期設計、3艘量產、2艘籌建;海軍先前已於台船完成首批2艘後續艦的簽約,並且會進行小改款。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