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炒房放貸從嚴 新青安熱辦逾11萬戶 小心這三類物件是「難貸地雷」

房市

自2023年8月上路的新青安房貸政策,在青年首購族群中引發熱烈反應。根據財政部統計,截至2025年4月底,新青安累計已受理近11.9萬戶,總金額突破9300億元。由於政策限定由八大公股行庫承作,民營銀行無法受理,導致公股行庫房貸量明顯增加。

在承作銀行中,臺灣銀行最積極響應,受理件數突破3萬件,占比約四分之一,土地銀行則超過2萬件,排名第二,合作金庫則以約1.4萬件緊隨其後。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臺銀據點遍佈全台各地,具備存款與放款實力,是新青安最主要承作機構。

土銀躍升最大黑馬,受理件數年增近六成

土地銀行今年在新青安業務上的表現尤為搶眼。因不受《銀行法》第72-2條的放款集中限制影響,擁有更大承作彈性。資料顯示,2025年前四個月,土銀新青安受理件數超過4600件,較去年同期成長近六成,甚至一度超車臺銀,成為今年受理量暫居龍頭的機構。

合作金庫則憑藉全台最多的分行數量,具備高度在地化優勢,也穩居第三。整體而言,公股行庫成為此次政策推動下的最大推手。

審貸標準高 「蛋殼新屋」、「老屋小宅」列高風險地雷區

儘管新青安為政策性優惠貸款方案,但實務上各行庫仍維持嚴格的審核標準。台灣房屋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銀行會根據申請人的收入與信用狀況,並加計地段與擔保品價值等要素評估核貸成數。即使具備新青安資格,實際核貸成數多在75%至80%之間,若物件鑑價低於成交價,則需準備更多自備款。

她特別提醒,以下三類物件最常落入「難貸地雷區」:

1、蛋殼新屋:多為新興重劃區內的新成屋,因生活機能未成熟、空屋率高且轉售不易,易被銀行認為鑑價風險高,貸款成數較低。

2、蛋白老屋:非精華區的老屋可能鑑價不足,加上年限老化導致可貸年期縮短,使月付款壓力增加。

3、蝸居小宅:12坪以下的小宅常被銀行視為投資型產品,部分銀行甚至直接拒收,建議首購族以15坪以上產品為購屋基準,避免踩雷。

房貸難核惹民怨,央行是否放寬信貸將成關鍵觀察

張旭嵐進一步指出,過去一年來,房貸申請頻頻碰壁,累積不少購屋族民怨。雖然政府打炒房措施對市場降溫效果顯著,但若持續管控過緊,恐影響自住需求。

市場目前高度關注即將召開的央行理監事會議,是否會對現行的信用管制政策做出調整,讓行庫在核貸上更具彈性。倘若放寬措施出現,可能為新青安貸款釋出更多助力,緩解首購族資金壓力,也為下半年房市發展帶來新變數。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