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搖杯免稅、瓶裝無糖卻課稅 綠委籲無糖飲品免貨物稅 財部憂稅損未鬆口

稅制

貨物稅條例將於18日在立法院財委會繼續審查,民進黨立委鍾佳濱、賴惠員、林月琴等人17日聯袂召開記者會,主張應針對「無糖飲料」給予稅制鼓勵,與高糖飲品脫鉤,呼籲財政部調整現行貨物稅架構,讓無糖或無添加糖包裝飲料可比照天然果汁享有免稅優惠。

對此,財政部仍持保留態度,擔憂稅損與整體結構衝擊;不過標檢局則表示,已啟動研擬「無糖」的國家標準與檢驗機制,朝政策可行性邁進。

綠替「無糖飲品」爭免稅,藍要飲料全免貨物稅

民進黨立委大陣仗強調,「減糖不是口號,是對全民健康的投資」,應透過價格機制,引導健康消費。

鍾佳濱指出,現行飲料貨物稅率為天然果汁0%、稀釋果汁8%、其他飲料15%;然而,不少無糖茶飲、機能飲品被歸類於「其他飲料」,與高糖飲品課徵相同稅率,形成對健康不利的反向激勵,他認為,無糖飲料應獲得實質鼓勵。

根據財政部初估,若無糖飲料免稅,稅損約在3至5億元左右。對此,賴惠員認為,財政部不應擔心3至5億元的稅損,而要拿國民健康與微薄稅損放在天平上衡量,究竟稅收重要,還是全民健康更重要?

國民黨立委則主要針對飲料大類應該全部刪除,認為飲料品等並非屬於奢侈品或高汙染的民生工業用品,對其課徵稅賦,有違租稅中性原則。

貨物稅改革喊多年,財部仍有疑慮:不宜單獨檢討特定課稅項目

貨物稅從民國35年立法實施至今,目前剩下部分電器類、橡膠輪胎、水泥、飲料品、平板玻璃、油氣及車輛等7大類等在徵收。根據財政部112年賦稅年報,飲料類當年課徵金額約357億元,占整體貨物稅約2.17%。

當然,多年過去也出現不合時宜的狀況,例如錄音機要課稅,但具有錄音功能的手機不用;機制飲料要課稅,手搖杯飲料不用;電視機要課稅,但普遍家庭使用的液晶電視機卻不用。

針對貨物稅的各方批評與改革呼籲,財政部時常以「沒有替代財源」或「牽一髮動全身」,還要再提出研究報告等理由給軟釘子,近期賦稅署指出,希望能等到課徵碳費以後,再一起檢討,且不宜單獨檢討特定課稅項目,以兼顧特定政策目標(如節能減碳、維護國民健康)及財政健全。

至於此次提出的免徵無糖飲料的貨物稅,也是針對特定課稅項目檢討,鍾佳濱於會中表示,本場記者會並無邀請財政部到場,私下了解財政部仍有難處(稅損)。

財部有疑慮我們可沒有!標檢局啟動訂定「無糖」國家標準

除了財政部,其餘到場官員倒是相對「樂觀其成」,開始討論起無糖飲料如何定義。

標檢局副局長謝翰璋表示,「無糖與無添加糖是兩回事」,目前對於無糖(sugar-free)定義為100公克(固體)或每100毫升(液體)中,糖含量少於0.5公克,即可標示為「無糖」。

但謝翰璋強調,還是要研議出「國家標準(CNS)」與正式的「檢驗方法」來統一測量依據會較為客觀,內部已討論啟動產官學討論平台,將馬上啟動程序。

至於「無添加糖」(no added sugar)的標準,目前仍缺乏明確定義,且相關討論比「無糖」更加複雜。謝翰璋坦言,這背後牽涉到多項變因,例如天然食材中糖分含量會受到氣候影響,以水果為例,即使生產條件相同,不同批次仍可能糖分有別。

此外,現行檢測技術雖能辨識出總糖量,但在區分「天然存在的糖」與「後來添加的糖」時仍存在困難,儀器難以明確分辨。謝翰璋表示,「我們願意來挑戰,但可能不是現在」,目前將先以無糖的國家標準為優先研議。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