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關稅談判區間已定 台新金李鎮宇:「地板」跟「天花板」已經出來了

關稅談判

最新一輪中美談判在倫敦舉行,雖然緩和部分貿易緊張關係,但並沒有太多觸及太多實際性問題。台新金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18日指出,這次中美倫敦談判只是暫時的喘息,並不代表中美長期競爭會結束,後面一定還有很多回合,不過,中美談判最大的貢獻是,讓全球貿易關稅談判走向一個可預測的範圍。

「10%~30%」關稅區間已定,全球貿易談判走向可預測範圍

國策研究院18日上午舉行「美中貿易戰與G7峰會」座談會,台新金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也出席開講,他指出,美中在倫敦會談嚴格來說並沒有什麼結果,雖然乍看之下結果豐碩,但實際上問題都沒有談出來,甚至連談判的架構也沒有;不過,從好的方向去看,至少是控制風險、避免緊張關係再度升溫。

李鎮宇也指出,美中協議至今仍未談及大開市場,也沒有談到技術移轉、也沒有談到中國巨大的貿易順差該如何解決,反而是把學生簽證、稀土、高階晶片拿出來談判,全部變成槓桿與籌碼。

李鎮宇認為,全球貿易的邏輯已經不是談規則、談開放;而是談實力、談壓力。他指出,WTO的效力已逐漸式微,很可能最後變成「擺設」,以前美國的武力就是武器,但現在川普把貿易變成武器、甚至川普也提出大而美法案,把金融資產也變成武器,這樣的邏輯給各國壓力,「變成你要來跟我談」。

李鎮宇強調,以前談貿易的邏輯是,大家在WTO的框架下做談判,因此過去在中國生產、賣給美國,以後這樣的貿易談判邏輯恐怕都不會成立,而是「去中心化」,不再有中心思想在裡面。

他指出,中美會談最大的貢獻是,讓全球貿易關稅談判走向一個可預測的範圍,由於美國與英國談成的關稅框架落在10%,因此10%預料是地板;至於美國目前對中國課徵30%全面關稅,30%則是天花板,意味著未來各國的談判大概都會在這個範圍(10~30%)裡面進行。

台灣在這一輪關稅談判該怎麼談?李鎮宇建議「兩個N」戰略

但問題來了,台灣這一輪關稅談判該怎麼談?李鎮宇則建議:「兩個 N 」。第一個N是 Big Number(大數字);第二個N是Be the Number One 。

李鎮宇解釋,Big Number(大數字),因為川普最喜歡的不是細節而是大數字,例如直接告訴川普投資美國幾百億、創造幾萬個工作機會,那川普就會很開心拿這件事情去開記者會,而台積電赴美投資就是一個例子。

不過,李鎮宇也認為,如果台灣政府提出「大數字」,在台灣當前的政治氛圍下,以目前朝野對立嚴重的情況下,這種大型投資案要形成共識,恐難度不小。

另外,第二個N是Be the Number One,也就是,去當第一個主動出來談判、定框架的國家。李鎮宇認為,最近川普在以色列與伊朗開戰之前,甚至還被美國人嘲笑「TACO 」(指川普臨陣退縮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若台灣能主動出牌會讓川普感覺到台灣人雪中送炭。

李鎮宇也解讀,最近以色列伊朗戰爭,川普曾在社群媒體上說「Iran should have signed the deal I told them to sign.」(伊朗應該簽署我叫他們簽署的「協議」),他認為,川普是在「殺雞儆猴」,伊朗是雞、警告的是各國,包含各國的談判團隊,「在以色列伊朗告一段落後,壓力會整個翻過來。」

中美談判只是暫時喘息,台灣可考慮「Be the Number One」

至於很多人會質疑,台灣有沒有資格當Number One?

李鎮宇認為,台灣是美國目前最大的高階半導體供應國,美國有很多政策就是為了確保這條供應鏈不會斷,加上現在中國的晶片能力還在追,短期內很難取代台灣的地位,若能在關稅架構上搶得先機,除了可以為台灣半導體業建立更長期的保障之外,也可以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卡到一個比較好的位置。

整體而言,李鎮宇認為,這次中美倫敦談判只是暫時的喘息,並不代表中美長期競爭會結束,後面一定還有很多回合,但每一個談判的「起手式」,都會影響後面幾年的政策設計。

李鎮宇給台灣的提醒則是,「越後面談,越不容易讓川普對你印象深刻,畢竟台灣不是像日本的大經濟體,如果想要讓川普有印象,Be the Number One或許是可以考慮的方向。」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