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與地方在租金補貼政策上爆發激烈交鋒。台北市長蔣萬安18日重批內政部要求地方政府自籌租金補貼經費,直指中央政策前後矛盾,形容為「話你在講、刀你在砍,卻砍向辛苦的老百姓」,引發高度關注。
內政部長劉世芳受訪時表示,由於《財政收支劃分法》今年3月三讀通過並公告實施,中央政府稅收將有所減少,地方財源則相對增加。她說明,基於地方政府財政能力提升,中央希望地方能夠在租金補貼政策上「多多支援」,避免年輕人在租屋補貼上「產生斷鏈」。
劉世芳強調,依據現行的地方制度法與財劃法精神,地方政府本就應負起更多社會照顧責任,因此希望無論是六都或非六都,都能配合中央政策,共同維護租屋族群的基本居住權。
中央釋憲財劃法惹議,地方反批前後矛盾
針對中央將部分租金補貼責任轉由地方負擔的做法,蔣萬安強烈表達不滿。他質疑中央一方面以財劃法通過為由,削減對地方的租屋補助,另一方面卻又對該法提出釋憲,質疑其違憲,做法自相矛盾、邏輯錯亂。
「中央說因為財劃法通過,才砍補助;但又提出釋憲說財劃法違憲。這不是自打嘴巴嗎?」蔣萬安反問。他強調,租金補貼關乎基層民眾生活與青年生存壓力,中央若要卸責給地方,不應再用法律程序來混淆焦點。
他也警告,這樣的政策轉變,將直接衝擊數以萬計租屋家庭,削弱弱勢民眾的居住安全保障,恐引發更大社會反彈。
補貼效應恐釀轉嫁風險
媒體詢問蔣萬安,是否認同學者分析的「補貼轉嫁效應」——即房東在補貼實施時調高租金,一旦取消補貼,實際承擔者變成房客。他回應表示,更應強化政府對租屋市場的管理,而非讓政策跳票。
「如果補貼政策撤掉,最後受苦的一定是房客,這種情況我們不能接受。」蔣萬安呼籲中央與地方應協調合作,針對租金補貼進行通盤檢討,而非倉促砍補助、讓民眾買單。
補貼政策將何去何從?朝野角力未歇
面對租金補貼經費歸屬爭議,朝野對財劃法效應與地方責任的解釋分歧仍在。中央認為制度改變後地方應自負盈虧,地方則反批中央未明確交代權責與配套,導致基層無所適從。
雖然內政部表示後續將與各地方政府協商補貼細節,但政黨之間對補貼制度的根本立場落差,恐將使租金補貼的未來走向充滿變數。若雙方持續交鋒未果,最終恐怕仍是租屋族成為最大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