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宣示規劃成立台灣的主權基金,兆豐金董事長董瑞斌為國內總體經濟學家自然也被問到這個議題,他20日再度化身「董教授」,解釋各國主權基金的發展歷程,另外,也對於美國經濟後市看法、通膨問題進行分析。
主權基金重點不在投資績效,從「荷蘭病」開始講起
董瑞斌指出,一開始大家所談的主權基金議題,都只聚焦央行的外匯存底操作、報酬率太低的問題,但這樣失去了主權基金的正面意義,「因為主權基金不是為了要提高外匯收益的財務報酬。」
董瑞斌也開始講起故事,1959年歐洲有個國家,發現國內有巨大的天然氣油田,從此這個國家開始大量出口天然氣,但一直出超的副作用就是該國的貨幣升值;甚至十年之後,更出現另一個嚴重的副作用是,該國除了天然氣出口產業,其他產業都一蹶不振,原本有出口競爭力的產業因為匯率升值而沒有競爭力。
緊接著《經濟學人》就在1977年報導荷蘭這個國家,並把這個國家的情況比喻為「荷蘭病」,一直到現在,「荷蘭病」就形容成一個國家長期有外匯流入,導致貨幣趨升,結果有出口競爭力的通通無法出口,更麻煩的是,要是該產業走下坡,國家就無所適從。
也因此,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很早就相繼成立主權基金,當時阿聯酋總統曾說過,50年之後當我們把最後一桶油賣出去後,國家該怎麼辦?所以他們就開始規劃,為日後設想,因此這幾十年來,首都杜拜開始發展高端購物中心、中東的金融中心等,如今看來結果非常成功。
台灣未來要什麼?主權基金重點在於提前布局「新護國神山」
董瑞斌透過以阿聯酋的案例,認為主權基金更重要的目的是,未來國家該怎麼辦?回到台灣,從二次大戰以來,台灣產業也做了很多轉型,不管是進口替代、出口擴張,每一次轉型都很成功,他語重心長地說:「我們有護國神山,但是接下來呢?誰能保證護國神山可以再走50年?」
「台灣未來要什麼?」董瑞斌點出,這才是主權基金重點所在,除了台積電,台灣還有什麼產業可以接上來,他舉例,假設國家認為下一代是「矽光子」的話,是不是要以國家的力量提前投資或佈局相關的公司,或是新創公司,這就是主權基金要做的事情,必須未雨綢繆。
至於為什麼要國家來投資?董瑞斌指出,因為風險大、回收期長,在技術尚未成熟之下就投資,這些是民間創投、國營事業不會做、不敢做的部分,他認為,廣義的主權基金是由國家擁有及管理,但嚴格來講,應該排除掉地方政府掌管,必須是中央政府所持有,且資金來自全民,將來的收益也是全民享受。
最怕「通膨、經濟衰退」一起發生,7、8月較為明朗
針對美國聯準會利率按兵不動,董瑞斌分析,美國現在的景氣狀況,不論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大致都維持在2%之上,金融市場也相對熱絡,但他指出,根據聯準會8、9個分行針對主要地區的經濟研究調查顯示當中,已經有幾個主要地區的工業生產、耐久財訂單、工廠訂單已經慢慢下降,且企業破產家數也慢慢增加,預期後續中小企業的問題會慢慢衍生出來,進而影響到金融市場。
董瑞斌也說,美國自4月開始調升關稅,但中間有暫緩期,因此進口物價還沒開始動,即便這段時間美元貶值也沒有影響到進口物價,他認為,預估要等到7、8月之後,進口物價才會開始有影響,進而連動到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
以色列和伊朗衝突,和關稅一樣都會影響通膨
董瑞斌提醒,美國實質經濟指標已經有些疲弱,若後面還有物價上漲的壓力的話,「究竟通膨還是衰退先到?」他認為,這也是美國聯準會官員現階段不敢去調整利率的原因,現階段不管是升息或降息,都不是好時機,需要更多的資訊與時間去觀察。
至於通膨還是衰退哪個先到?董瑞斌認為,現階段不好講,因為通膨還要看以色列與伊朗衝突究竟影響油價有多大以及關稅最終課徵的幅度,預估對於通膨的影響會到7、8月比較明朗,但最怕就是,通膨跟經濟衰退兩個組合同時到來。
事實上,董瑞斌在去年就預估美國今年難以降息,因此預先指示兆豐銀行減降美債部位以及逢高調節台股部位,特別將美債部位縮短投資天期,同時開始轉向尋求中歐及東歐地區的投資等級債券,以因應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