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新聞,救民主!」多校傳播系教授與眾媒體業工作者今(22)日召開記者會疾呼,隨著跨國數位平台(如 Google 與 Meta等) 崛起,壟斷數位廣告市場,無償取用新聞內容,卻取走數位廣告七至八成利潤,新聞產業生計近乎崩盤、人才大量流失。
學者坦言,在國際政經局勢不穩,假新聞、資訊又橫行的社會近況下,新聞媒體自身都已岌岌可危,又何嘗肩負民主社會中第四權的責任。
「新聞不能再等,立法不能再拖!」新聞業各界代表對三黨黨團沉重呼籲,主張以「議價+基金」雙軌突圍,除了使對新聞付出貢獻者能夠有合理報酬,也讓台灣新聞能夠朝向調查、深度方向,而非僅為吸睛所生。
一,立法強制議價 :建立公平、透明的強制議價機制,讓不同規模的新聞媒體,都能與數位平台就內容使用費進行對等協商,並設立獨立仲裁機制 。
二,設立新聞基金 :指定跨國平台每年提撥廣告營收固定比例或主管機關指定額度為基金財源,由獨立委員會管理,用以支持深度報導、改善記者勞動權益、扶植中小型及獨立媒體發展 。
自身難保、何談監督?台美談判竟也可扯到新聞議價立法
面對數位平台每年賺走4、5百億,卻不用擔起社會責任或合理分潤,台師大大傳系教授王維菁直言,「雖然新聞業不會完全死亡,但也很難扮演民主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其實該倡議自2021年就開始,進入議程也有2至3年,政府每次都說支持,但卻沒有實際作為與行動,數發部到現在連草案都拿不出來。
王維菁接著說,政府單位目前擔心新聞議價與基金影響到台美關稅談判,但以台灣新聞業規模,即使設立基金也不過3.40億元,對川普或國際貿易額來說非常微小,然而這對台灣新聞業卻是一股不可或缺的活水。
現場提及,美國總統川普將議價當成十大罪狀之一,議價恐等同貿易壁壘,對於立委可能是股壓力;至於目前新聞議價範例澳洲與加拿大,數發部官員則表示,前者有大媒體壟斷、平台則後者的新聞資訊迴避刊登,如何解決議價後續問題?
「川普將議價當作十大罪狀,那台灣新聞產業這麼慘、被如此不公平對待,我們就算了嗎?」王維菁說,台灣還有公民社會要運作、新聞產業要存活,不能美國說什麼,台灣就說什麼,同時這也並非執政黨單一主導,若公民力量足夠強大,政府應尊重民意。
華視新媒體部經理陳信聰表示,川普將議價視為十大罪狀,但他的意見不一定延續至今。對他而言,許多強硬言論往往是為了爭取談判籌碼,台灣應主動尋求對話空間。
陳信聰說,近年Google已表達善意,也在台設立小型共同基金,表示他也希望建立共榮共存的機制,僅是這項機制尚未被好好討論,而在大型平台有表達善意的情況下,無論政府、立委等就不應該自我設限,認為做何種舉動會激怒誰,這不是一個正確的態度。
「議價+基金」缺一不可!小蝦米不可能與大鯨魚公平議價
新聞議價立法連署啟動至今,新聞學者、記者、學生和各界公民積極參與,總連署人數已超過1450人,象徵跨世代、跨黨派、跨領域的社會共識逐漸成形,連署將會持續到立法為止。
針對新聞界的「議價+基金」雙訴求,輔大新聞傳播系副教授陳順孝說明,第一, 新聞並非免費,無論是數位平台或者新興的AI公司,當使用記者生產的內容沒有理由無償使用,還藉此賺取驚人利潤,必須停止剝削。
陳順孝表示,30年前報社起薪是38K,如今不升反降為34K,為新聞做出貢獻者應該有合理報酬,不論大中小型媒體,都必須提升勞動條件;最後,應該支持優質且永續的媒體,力推「議價+基金」讓年輕工作者有希望,新聞更好、民主將更扎實。
至於政府目前偏向以新聞議價「單軌」進行,等同要各家媒體單獨去跟國際數位平台如Google、Meta等議價。台北市雜誌公會理事長龔汝沁指出,台灣雜誌社資本額小於一百萬就佔1/4,小於一千萬佔2/3,還以虧損居多,「Google股本換算台幣就有2.5兆元」,這些資本一千或一百萬的雜誌社如何與他議價?
若立法沒有魄力或強制性, 「小蝦米如何跟大鯨魚議價?」龔汝沁強調,「議價+基金」 雙軌制才是成功之道 ,新聞基金來源可以是稅捐或是社會資源投入,請NCC、數發部等加快腳步、成全立法。
「台灣不是沒有好記者」學者:政府若續放任,將與新聞業為敵
記者會最後由學生代表台大新聞所學生楊仁發言,「台灣絕對不是沒有好記者,而是缺少一個讓好記者留下的環境」,很多同學帶著熱血理想進入新聞產業,卻在低薪現實中耗盡力氣,「原本想追真相,最後卻變成追流量」,最後離開產業。
他認為,年輕記者需要一個讓不必被流量和點閱綁架的環境、一個讓新聞工作者能展現價值的環境、一個讓那些邊緣但無比重要的議題,有機會被看見的環境。」,呼籲立委支持新聞議價與基金立法,「支持願意把青春投注在公共知識與社會對話的年輕世代。」
王維菁直言,政府若持續放任不公平狀態,也沒有任何作為,將與新聞傳播學者、新聞業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