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新金與新光金今(23)日同步召開股東會,由於兩家金控預計將在7月24日正式換股合併,因此今年將是新光金最後一次召開股東會。新光金董事長魏寶生指出,金控合併後,旗下子公司將依序由投信、壽險、證券、銀行進行合併,「合併後將會更好」,且2026年接軌後財務狀況肯定也會更胸有成足。
新光金將要畢業了,洪士琪:堅持初心,日新又新
新光人壽副董事長洪士琪在會後則表示,兩年前以「承先啟後,任重道遠」八個字作為開始;今天則用「堅持初心,日新又新」八個字為這個階段劃下結尾,並對下一階段的期許與祝福。
台新金及新光金在2024年10月9日股東臨時會表決通過雙方合併案,並在今年3月31日獲得金管會核准同意,雙方將合併基準日訂於7月24日,屆時新光金股票將會下市,其股東所持有的股票將改為「台新新光金控」。
新光金董事長魏寶生在股東會上致詞時則提到,這是新光金最後一次股東會,別具時代意義,過去新光金以壽險為主體、台新金以銀行為主體,未來兩家金控合併後,資產組合及獲利結構將趨於平衡,業務方面也能發揮綜效,合併後台新新光金控總資產將超過8.4兆元,成為台灣第4大的金控公司,屆時市場競爭力將會更加強大,可預期在經營體質調整後,將更有韌性來面對金融市場的衝擊。
新光金上半年獲利敬陪末座,股東不滿意持續虧損
不過,由於新光金今年前5月單月稅後虧損148.34億元;累計今年前5月累計稅後虧損312.17億元,每股虧損1.77元,經營績效仍居敬陪末座,因此股東會上仍有多名股東針對公司虧損、未來的增資計畫、以及如何充實資本適足率(RBC)等議題發言。
有股東指出,自改革團隊入主兩年多,經營團隊的經營績效猶如雲霄分車一樣忽高忽低,質疑至今新光金仍是敬陪末座、甚至還有虧損的情況,要經營團隊解釋為什麼至今仍舊虧損。
財務長林宜靜回應,今年第一季造成虧損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基於合併案,根據國際會計準則必須提列員工安置計畫一次性成本;第二則是,因新壽在去年底申請新制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第一季台幣貶值,新壽雖有上百億元的匯兌利益,但因為啟用新制,因此必須全數提列到外匯價準備金,這與同業採用不同制度相比,有所不同。
林宜靜接著說,再來則是今年4、5月的川普震撼,造成股匯市有很大的震盪,尤其台幣在很短的時間大幅升值,壽險業也造成很大的匯兌衝擊,在現行會計制度下,必須認列外匯評價未實現損失,這並非僅有新光人壽一家的情況,而是整個壽險業都共同面臨的狀況。
林宜靜說,如同金管會主委所說的,壽險業是相當特別行業,受限於會計制度的規範,難免在市場巨幅波動時會造成投資人情緒起伏,但並不代表壽險公司面臨經營危機,隨著金管會在6月提出3項暫行措施,在自己努力的部分,至今新壽已累積上千億元的CSM,這些CSM在現行的IFRS4沒辦法反映在損益上面,但未來接軌後將能夠逐步釋放出來。
股東要改革團隊「總辭」,魏寶生:沒有所謂總辭的問題
也有股東指出,新光金獲利波動如此大,且今年前5月虧損這麼大、更位居金控公司末段班,他詢問,是否有可能再增資?若順利接軌之後,財務是否朝向更穩健的方向發展?
對此,魏寶生回應,等到金管會的暫行措施出來後,預計會有很多準備金將有所釋放,自己努力的部分,今年6月已完成對新壽70億元的現金增資,以及在海外發行次順位債4億美元,可望挹注新壽;至於合併之後,預估對於新光金是有利的,再加上政府給予優惠後,相信明年接軌之後,狀況肯定會改善,且根據金控法,本來就有增資義務,如果需要增資時就必須增資,但是「我們盡量努力,讓增資的情況不要發生」。
但現場仍有股東未領情,認為合併後應該要求台新金經營團隊確實增資,有妥適的時程安排與承諾;再者,新光金虧損這麼嚴重,也不該規避責任,他認為,改革派團隊應該承擔責任,甚至建議應該在股東會後立即總辭,不要讓虧損繼續擴大。據了解,這位股東是代表新光國際投資所發言,同時他也是新光國際投資董事長林伯翰的弟弟林偉澤。
魏寶生回應,針對總辭,因為我不是政府、也不是行政院長,但是,金控同仁目前已經收到台新金的錄取通知信,沒有所謂總辭問題,後續將開始著手處理合併的事宜,旗下子公司合併會依序由投信、壽險、證券、銀行的順序進行,「我不認為我們有疏失的部分,我們在這部分非常努力在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