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熱浪來襲 紐約氣溫創137年新高 電力吃緊波士頓電價1天飆7倍

能源議題

專家表示,美國家庭電價近期快速上漲,預計未來幾年電價漲幅將持續高於美國整體通膨率。電費上漲的背後牽涉許多供需面因素,包括資料中心是電力需求增加,以及美國的輸配電基礎設施明顯老化,美國東部熱浪來襲,都是關鍵因素。

綜合《路透》與《CNBC》報導,根據2025年5月的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過去一年電價上漲4.5%,幾乎是所有商品和服務通膨率的兩倍。

紐約氣溫創137年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目前遭受危險的熱浪侵襲,華盛頓、巴爾的摩、費城及紐約市酷熱難耐。

東部地區尤其悶熱,紐約周一(6月23日)溫度高達35.6度,創下1888年來的137年最高紀錄,紐約都會地區氣溫短期可能攀升至攝氏40度。

美東酷暑導致開空調冷氣的需求大增,批發電價飆升。從本周一開始,美國電網營運商指示發電廠最大限度提高發電量。

每當家庭和企業啟動高能耗空調,使得電力輸出無法滿足一直增長的用電量,在極端高溫下,停電的風險就會增加。及時電價瞬間飆升表明,各大都市地區的能源供應緊張。

不同於台灣的固定電費,美國的電費採取浮動制,並且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包括用電量、季節、地區、能源價格在內,都會影響電費。

受熱浪影響,據覆蓋六州的電網營運商ISO New England公告,在波士頓,6月23日美國東部時間下午5:30,即時批發電價飆升至每百萬瓦時(MWh) 400美元以上,比當天早些時候不到50美元的電價飆漲7倍。

賓州電價一天飆4.3倍

賓州PJM West電力市場電價隔日暴漲超過4.3倍,來到每百萬瓦時(MWh)約211美元,創下今年1月以來的新高紀錄。相比之下,2025年初PJM市場平均電價為55美元/MWh,新英格蘭為81美元/MWh。

分析人士表示,人工智慧(AI)資料中心的蓬勃發展,美國天然氣出口的增加,以及政府削減清潔能源業者的稅負減免,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可能會導致美國人的電費帳單持續上升。

全美各地的電費都在上漲,迫使美國人每月支付更高的電費,並擠壓依賴廉價電力的製造商和小型企業。儘管川普總統承諾大幅降低能源價格,但一些企業和研究人員表示,他強推的「大而美法案」等政策,可能使情況變得更糟。

美國能源資訊署 (EIA) 5月份預估,到2026年,零售電價將超過通膨率。該機構表示,自2022年以來到2025年6月,電價上漲的速度持續超過整體通膨率。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一個供需關係的故事,」兩黨政策中心能源執行副總裁、前美國能源部總法律顧問戴維·希爾說。

美東電費普遍較高

經濟學家和能源專家表示,造成這現象的因素很多。希爾表示,從宏觀層面來看,電力需求的成長和發電設施的停運速度超過了新增發電量併入電網的速度。

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EIA)引用美國勞工統計局的聯邦數據,2023年美國平均每戶電費約1,760美元(5.3萬元台幣),是台灣平均每戶電費(一年約1萬台幣)的5倍多。

當然,電費會隨著用戶居住地和用電量的不同,有很大差異。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EIA)的數據,2025年3月,美國每戶家庭平均每千瓦時電費約為17美分,但是電價差異大,波動範圍從北達科他州每千瓦時約11美分到夏威夷州每千瓦時約41美分不等。

專家表示,某些地區的家庭電費上漲速度將快於其他地區。EIA統計,太平洋、中大西洋和新英格蘭地區的居民電價漲幅超過全美平均水準,而且這些地區的居民每千瓦時電費已經高得多。

電價3年內將大漲13%

摩根大通的資深經濟學家塞德爾(Joe Seydl)表示:「美國電價是由各地區的電力公司決定,而不是像油價那樣由全球決定。」

「電價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一個供需關係的故事。」美國兩黨政策中心能源執行副總裁、前美國能源部總法律顧問希爾說明。

EIA預計,2025年民生電價將比2022年大漲13%。根據《CNBC》對聯邦數據進行試算,這意味說2025年,平均每戶普通家庭的一年電費可能比2022年增加約219美元,從1,683美元增至約1,902美元,這是假設他們的用電量保持不變。

經濟學家和能源專家表示,很多因素造成電價上漲。希爾(David Hill)表示,整體來看,電力需求的成長和發電設施的停運速度超過新增發電量併入電網的速度。

專家預期,未來幾年電力需求將大幅成長,資料中心是其中前幾大用電大戶,資料中心是儲存電腦伺服器和其他資訊科技(IT)裝置的龐大倉庫,為雲端運算、人工智慧和其他技術應用提供支援。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