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推動失衡?大樹光電爭議未消 立委批政策細節更迭讓漁電共生也陷困境

能源議題

訂下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達30%的政策目標雖然容易,真正執行卻充滿挑戰。

高雄大樹區「和山光電案」爆出違規施工、破壞山林、引發水土保持爭議。雖然經濟部昨(24)日宣布撤銷部分施工許可,強調依法開罰、禁止繼續施作,但有立委批評,第一期未全數停工,山坡地也未復原,質疑政府根本在「打假球」,甚至指控指涉業者捐政治獻金換取開發權。

不僅如此,另一再生能源政策「漁電共生」也陷入實務困境,立委認為,因政府標準反覆、認定不一,導致廠商經營受阻甚至陷入財務危機,呼籲綠電推展應跨部會統一規範、穩定政策方向,否則將重創綠能信心與投資意願。

撤大樹光電案部分施工許可遭批打假球,郭智輝不滿:依法行事

立委張啓楷質詢時指出,和山光電案第一期已經施工完成,台電也允許發電,但第一期違法事實明確,即便開罰後,經濟部仍允許留存光電板;並且,第一期經濟部也僅針對部分施工許可廢止,高雄市政府則廢止第二期的水保計畫。

他批評,當地居民面對的危機依然存在,山林也未恢復,危機是現在進行式,經濟部與相關單位根本是在打假球。

取得施工許可前當地仍是一片綠意盎然,如今卻已全部消失。(圖片來源/張啓楷國會辦公室)

郭智輝回應,和山光電案第一期僅建設好七成,也就是第一期預計發電量30兆瓦的七成,已經禁止剩下的三分之一不能再施工下去;他強調,經濟部依法做事情,對方在既存的案場中依法設置,若不違反水土保持規範的話,也沒有法規能夠使他直接撤銷,要他返還原來的場地。

同時,郭智輝對於被批評「打假球」而感到不滿要求立委應該就事論事,不要總用話術質詢,他表示,違法部分經濟部已經開罰,都是依法行事。

他強調,經濟部不是沒有處罰,打假球是非常嚴重的指控,安全問題當然要解決,但事情總是要循序漸進,經濟部已經禁止繼續做下去,安全的部份也做緊急調適,哪些違反水保法、危害到安全,會再要求廠商恢復,「造成今天現象2年了,叫我一天要恢復,我沒有這個魔法。」

經濟部官員補充,其他部分因為本來就在裁罰,現在跟高雄市政府密切監督,基本會用最嚴格的標準,第一期水保部分,高市府也正在處理。

指控業者給政治獻金後即取得開發權,要求廢除全案籌設許可

不過,張啓楷堅持經濟部護航業者,並直指和山光電案開發商是台中的電子設備業者「聰明的家」,其負責人林瑞豐2022年曾捐給高雄市長陳其邁10萬元的政治現金,一個月後即取得開發權。

張啓楷認為,經濟部應該要撤銷整體開發案的籌設許可,也需要求廠商將光電板拆除、山坡地恢復原狀,並請廠商提出用地回復原狀的具體方案。

對此,郭智輝回應,經濟部會依法行事,委員指證的有部分超過時效,會找到合法的方式進行。

政策細節更迭,漁電共生也遇推展問題

為了在台灣地狹人稠的地理環境推展光電,不只是高雄大樹光電案引發民怨,漁電共生也發生問題。立委鄭正鈐表示,近期再生光電有兩議題受矚目,一是大樹光電,再來就是全國最大漁電霸主誠新綠能,因光電板下未達漁業養殖要求,無法取得發電許可,進而出現財務危機。

他詢問,經濟部與農業部是否有協調機制,讓廠商有從頭到尾一致性標準能夠跟隨?

農業部次長胡忠一回應,「政策一直都是一致的」,跟經濟部也就能源問題在接洽,做法也都一樣,以農、漁業為本、綠能為加值,但如果該等廠商沒有跟隨農漁業經營計畫進行,只想用綠電,「他就會站在自身立場認為政府政策一直變,但其實沒有」。

對此,鄭正鈐指出,原則沒有改變,但政府施行政策的操作細節其實一直在改變,例如大樹案,在2020年申請並未要求環評,但如今則有需要;漁電共生先前政府允許「先發電、再養魚」,後續則針對漁電又有新要求(必須放養水產才能核發第二階段綠能許可),導致廠商無所適從。

鄭正鈐籲兩部會應有更好的機制去做協調,讓廠商有一致穩定的操作標準好遵循,避免影響到廠商後續狀態,如今台灣綠電有缺是事實,跨部會需要有整合才能讓廠商對綠電進展有貢獻。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