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等關稅90天暫緩期即將到期,最終稅率結果牽動全球金融市場。瑞銀25日提出可能性最高的假設情境,預估美國對中關稅可能降至30~40%、美國對其他地區則是10~15%。瑞銀也特別提醒,預期美元將持續走弱,提醒投資人應該逢高降低美元資產配置的比重。
美國對中關稅可能落在30~40%,全球10~15%
瑞銀25日舉行「2025年下半年經濟與投資展望」記者會,會中釋出可能性最高的基準情境,預期美國有效關稅稅率將落在15%左右,其中美國對中國的關稅稅率約30~40%;全球其他地區的關稅則落在10~15%之間。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南亞太區投資總監鄭汪清認為,關稅談判內容應該與貨幣匯率一起談,假設美國對A國課徵10%關稅,A國卻把本國貨幣貶值10%,等於關稅無效;另外,又假設B國貨幣升值10%,但其他出口國卻不同步升值,讓B國就會失去出口競爭力,因此他認為,關稅議題應該包含貨幣,但同時也增加了談判的複雜性。
因此鄭汪清預期,雖然對等關稅90天暫緩期預計將在7月9日屆滿,但可能也會再度延長暫緩期,導致關稅議題繼續推延下去。
瑞銀則預估,美國聯準會將在9月啟動降息,並從9月至年底降息兩次、一共降息50個基點(2碼),原因是消費者開始有負面情緒,因而減少消費,使得美國經濟開始放緩;再加上若美國開始課徵關稅,耐久商品上漲,也會拖累美國境內的消費力道。
鄭汪清也指出,預期2026年美國經濟成長率可能降至1.8~2%,比今年與去年還要走弱。

美元將持續走弱,「去美元化」正在進行中
瑞銀台灣區總經理蘇韋毓則表示,隨著美國財政赤字擴大,美元長期可能走低,這對於過去30年來很多台灣投資人以「美元本位」的資產配置來講,需要更大的提醒,建議在資產配置上應該多考慮多元化及避險工具。
鄭汪清也指出,過去10~15年美元、美股、美債都在上漲,吸引很多投資人持有美元資產,但隨著美國經濟下滑、利率走低、通膨上漲,使得美元資產報酬逐漸下降,導致大型退休基金、投資人開始減少美元資產;加上歐元區政府公債利率開始走高,使得許多歐元退休基金減少投資美債,而是直接投資歐洲公債。
另一方面,鄭汪清從數據分析,美元在國際外匯存底中的比重已從2000年的74%,如今已降至58%左右。而最新統計,外國持有美國公債的前三大國家分別是日本、英國、中國,特別是英國已超越中國,是因為中國減持美債部位非常多,從1.2兆美元降至7000多億美元,皆顯示「去美元化」趨勢持續進行中。
因此鄭汪清建議,如果現階段手上有很多美元部位的投資人,一定要開始分散,可分散至歐元、星幣、瑞士法郎、澳幣等貨幣或資產。
看好黃金5大原因,瑞銀對黃金目標價落在3500~3800美元
而中國減持美債部位的資產,很大一部份就轉移到黃金。事實上,今年以來黃金飆漲,至今仍在每盎司3300美元。鄭汪清也直言:「黃金是不會弱的!」
鄭汪清解釋,今年以來金價上漲的5大原因,一是美元走弱、二是利率往下、三是市場波動性高、四是隨著關稅課徵後續可能有通膨問題、五則是全球大型央行持續購入黃金,上述5個原因使得黃金需求持續走高,因此瑞銀也將黃金目標價上調至每盎司3500~3800美元。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南亞太區投資總監鄭汪清。(攝影/葉佳華)